讓想像力成為孩子的超能力──《重新想像教育的未來》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讓想像力成為孩子的超能力──《重新想像教育的未來》

讓想像力成為孩子的超能力──《重新想像教育的未來》

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使學校成為蓬勃的生態系統

有遠見的環保人士都知道,使自然界恢復健康最好的方式,就是創造必要條件,讓生態系統蓬勃發展。只要人類不干預,地球就有辦法讓生命生生不息,地球的預設立場是創造生機。

糟糕的保育做法恰好相反:他們忽略生物多樣性,大大小小的事都有規定,從草要長多高,到每一株植物要種在哪裡,到哪些物種可以靠近保育區,和這些物種可以靠近保育區的頻率。最後得到的結果表面上看起來或許很美,但靠近仔細看會發現,它是大自然的粗糙複製品。這些保育區看重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

教育改革運動也很相似。改革運動忽略人類天賦本來的多元性,對學校教育的大小事都有規定,從閱讀書單到教室座位規劃,到課程安排。最後得到的結果表面上看起來或許很美,但靠近仔細看會發現,它是學習的粗糙複製品。改革運動過度看重結果,在意的是測驗成績和畢業率,而不是過程。

孩子的預設立場是學習。假如學生沒有在學習,就不算是接受教育。因此,學校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創造讓學習發生的最佳條件。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必須專注於創造對的條件,讓生態系統蓬勃發展,使學校內部活潑生動。一個生態系統若要生氣蓬勃,關鍵在於多樣性。所幸,學校裡蘊藏了豐富的多樣性。那麼,生氣蓬勃的學校生態系統長什麼樣子?

看重老師

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教育的核心。學校和廣義的教育體系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就是不看重老師。

世上的主要教育體系中,有一些沒給予老師足夠的訓練和合理的薪資,也不夠重視老師的價值。他們把老師定位成提供服務的人,職責是「達標」,彷彿老師是在為「使命必達」的快遞公司工作。這些體制對老師進行微觀管理,有時甚至根據學生的表現來決定老師的去留:學生過關,老師才能跟著過關。但自始至終,老師的意見和專長總是被刻意忽視。

另一方面,生氣蓬勃的教育體系非常重視老師是否受到完整訓練、是否有教學熱忱和得到相當的報酬。他們相信老師會善盡其責,並且尊重老師的專業。

教學是一門藝術。優秀的老師會使用包羅萬象的教學法,從直接給予指導,到鷹架式教學。他們也和所有的專業工作者一樣,會根據個別情況,發揮他們的判斷力和鑑別力來決定要運用哪一種方法。有效的教學是一個不斷調整、判斷和回應的過程。老師會扮演許多角色,並透過熱忱啟發學生;他們幫助學生得到必要的技能和知識,成為有自信且獨立的學習者;使學生有能力自己調查、提出問題,以及發展出原創思考的能力和傾向。

一個健康的學校生態系統會授權給老師、鼓勵老師,並幫助他們成長與發展。

跨學科課程

我們在第四章提到,要採取學科、而非科目的概念。以科目來排課表有一個問題,它暗示我們只用學習主題來定義各個領域的課程。

例如,有個普遍的假設是,科學和藝術教育是完全相反的東西。人們假設科學只關乎真理、客觀性和不容懷疑的事實;反過來說,藝術只關乎感覺、創意和主觀性。在現實世界裡,藝術和科學有各式各樣的跨界合作。所有推動科學進展的偉大新發現,都仰賴跳躍式的想像力,再加上精巧設計的實作實驗;而藝術是一種嚴謹的實踐形式,需要動用嫺熟的技巧和批判性判斷力。

採取學科、而非科目的概念,開啟了跨學科合作的互動,使課程的所有面向「異花授粉」,這其實更能反映真實世界的情況。校園之外的學科領域是會變動的,是彈性靈活的探究領域。學校裡也應當如此。

混齡教學

我們根據各方面的研究發現,每個孩子的思考方式、行為和學習都不相同。雖然大多數的孩子會在相近的時間點達成一些里程碑,像是學會走路、說話或是進入青春期,但是假如你有孩子,就會知道每個孩子有自己的發展軌跡。每個孩子學習各種事物的速度不同,某個孩子或許很早就掌握了閱讀能力,但掌握大肌肉運動技巧的速度可能比別人慢。另一個孩子或許輕輕鬆鬆就能理解科學概念,但他的溝通技巧需要更多的協助。

在傳統的學校裡,孩子按照年齡接受教育,把七歲和九歲的孩子分開各歸為一個群體。從管理的觀點來看,這個區分法很有道理。從工業化優先順序的觀點來看,也是如此。然而,當我們檢視孩子真實學到的東西和學習的方式時會發現,分齡學習其實不怎麼有道理。

如果我們讓不同年齡的孩子一同學習,可以按照他們的能力發展階段、而不是實足年齡來分成不同群體。年紀大一點的學生相對比較成熟,他們可以幫助年紀小一點的,並得到教學相長的益處。讓不同年齡的孩子一起學習,每個人的經驗、知識和能力都會得到增長,同時讓孩子有機會互相幫助,培養同理心、責任感和耐心。

以這種方式打破年齡的界線,也能創造機會讓老師向學生學習,這對師生都有好處。這個做法若能真正落實,學生會覺得自己得到授權和尊重,而老師也可以從他們沒有想過的觀點學習。

個人化學習

學習是強迫不來的,它是一種非常個人化的行為,必須量身打造,才有最好的成效。有人認為,為每個學生量身打造的教育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太花錢、也不可行,老師不可能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到每個學生。關於這個說法,有兩個答案。

第一,我們沒有其他的路可走,教育本來就是個人的事。至於花費,個人化學習是一種投資、不是成本。學生無心學習的成本其實非常高──勒戒治療計畫、重新學習計畫和另類教育計畫要靠很多預算來維持。這些計畫絕大多數倚賴個人化的做法,讓年輕人重新接受教育。如果所有年輕人的教育從一開始就量身打造,就不會有那麼多學生在學校無心學習。

第二,為每個學生量身打造學習方法其實是可行的,尤其是當我們發揮創意使用新科技。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為,生活中大多數的事物可以量身打造(從車子、飲食到手機),但基於某些原因,我們卻認為教育是例外。

個人化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根據每個孩子的學習方法,以及每個孩子需要學到什麼才能形成完整的個體,來打造教育內容。

個人化教育意味我們承認智力是多元且多面向的,也意味要讓學生自由發展個人的興趣和長處。它同時代表我們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速度調整課表,以及根據每個人的進度和成就,採用不同的評量形式,接下來就談談這個部分。

有彈性的課表

課表存在的目的是讓學習順利進行。課表的設計不應該讓老師和學生每堂課換地方上課、一整天在不同的教室跑來跑去,而是應該迎合每個活動的需求和要求。

假如有一家公司要求所有員工每四十分鐘就要停下正在做的事,到另一個地方開始做完全無關的另外一件事,這家公司可能很快就會倒閉。當你從這個角度來看,就會發現絕大多數的學校都讓師生遵循這個奇怪的固定行程,這其實很荒謬。期望師生一聽到鐘聲響起就停下正在做的事,然後到另一個教室去,不但是很奇怪的概念,也違反學習原理。

把一天的時間用這種方式切割得支離破碎,這是另一個只有從行政管理觀點來看才覺得合理、從其他觀點會覺得不合理的例子。不同的活動需要的時間長度不同,分組專案可能需要連續幾個小時不被打斷的時間來進行;個人的寫作練習可能用多次較短的時段比較合適。如果課表有彈性、又能符合個別情況,就比較能形成健康的生態系統所需要仰賴的靈活課程,達到真正的學習。

了解遊戲的重要性

遊戲是學習和理解世界最自然的方式,對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是如此,尤其是孩子。遊戲的重要性已經獲得所有文化的肯定,並得到廣泛研究、同儕審查和贊同,然而,遊戲在學校裡往往遭到輕視、甚至是斥責。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我們不斷降低孩子的入學年齡(從幼兒園提前到幼幼班),同時不斷加添結構式課外活動和超量的功課,有愈來愈多孩子錯過人生發展過程中這個非常關鍵的部分。

孩子天生擁有超強的學習能力。只要大人不干涉,他們會探索各種選項並做出選擇,那是我們不能、也不該為他們做的決定。

遊戲不僅是學習的基礎,也是孩子自然表達學習的方式,同時也是培養好奇心和想像力的重要途徑。孩子不需要別人教他怎麼玩,也不需要過度監督或安排,他們單純只需要空間和自由,盡情去做天生最擅長的事。

本文摘錄自天下文化《重新想像教育的未來》

►延伸閱讀:沒有誰生來就懂數學,用成長型思維開啟孩子的無限潛力
►相關書籍:天下文化《重新想像教育的未來》.Ken Robinson、Kate Robinson 著

開根好_重新想像教育的未來_天下文化

開根好_網站BN_夏天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