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受的傷》——為摯愛而傷,即使長成了結痂,也無礙觀瞻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我所受的傷》——為摯愛而傷,即使長成了結痂,也無礙觀瞻

《我所受的傷》——為摯愛而傷,即使長成了結痂,也無礙觀瞻

Photo by mianism on Unsplash

用溫柔的字句訴說如此令人揪心的故事,作者葉揚在《我所受的傷》這本書裡娓娓道來了許多自己受傷的經歷及感受。聽人訴苦聽多了理當會有點煩心,然而,當我讀著作者的這些傷,內心卻是掀起了好大的波瀾與共鳴。

她所受的傷,總必須用自己的痛來寫,興許是為了寫給自己和他人一些安慰和出口,所以那些痛與傷,最終仍在她的文字裡頭長成了一朵會流淚的花。當我看見葉揚描述著自己腹中的嬰孩因確診為愛德華氏症候群必須引產時,心有戚戚焉,並非因為我有相同的經驗,而是同為罕見疾病患者的我大概懂得那種被醫生宣布為某重大疾病患者時的那番心情。

愛德華氏症候群的嬰兒通常會有先天性心臟病或智能障礙的問題,因此醫生多半會建議引產,這對一位母親來說已經最糟糕的結果。如此令人感傷的事若一開始沒有懷抱希望倒還好,最慘的莫過於給人期望之後,命運卻仍就奪走一切的可能。

起初尚未確診時,醫生告訴葉揚這孩子能救!在剛出生不久的嬰兒身上動刀,確實危險,因為剛出生的寶寶心臟瓣膜就如同蜻蜓翅膀一樣薄,這樣精細的手術風險高,但有機會救得活。抱持著奇蹟會發生的焦慮度日,日子還是得過,正如同她所說:「讓人做人的事,神做神的事。我既然不會開刀,也不會分開紅河,還是好好的做個母親,吃該吃的食物,定時好好睡覺。」

然而,話雖如此,身為一個母親的擔憂怎有辦法用意志力去控制?孩子出了問題,母親總會滋生出千百個責怪自己的理由。人都想去相信好的事,但在載浮的人生中,有時候就是找不到一塊可以拉自己一把的浮木。我感同身受著葉揚在書中的一段自白:「當醫生說我們會死的時候,我們都信,但當醫生說會好的時候,我卻怎麼也不相信呢?」

開根好_我所受的傷_葉揚_大塊
(Photo by Gabriel Tenan on Unsplash

相信好的事為什麼會比相信壞的事還難呢?我也曾有過那樣的掙扎。

在診間裡醫生告訴我:「這罕見疾病的存活壽命也未必如研究同意書寫的那樣,因為少見,所以統計數據也少,一切都是未知數。」我想相信自己會好,可是身體裡面好像有一個聲音很用力地反駁我說:「別傻了!奇蹟怎麼可能就發生在你身上?」寧可解讀這是醫生對我的安慰話,而不是實話,一切說來諷刺,所以人到底是喜歡聽真話還是好聽話?

我說的都是自己的病,其實有時會很害怕自己的想法,恨不得我笨得不曾去想過那些所謂的「如果」—如果生病的人不是我,是我親愛的人呢?我還能像現在一樣覺得自己挺勇敢的嗎?光想,我就頭皮發麻地感到渾身幾乎快要顫抖起來。

讀著作者受過的傷,我很想為她痛快地哭一場,因為她的心太堅強,身為母親承受著失去孩子的痛苦,簡直難以想像。失去至親的痛,這不是一兩天內可以排解掉的情緒,那些所累積的每一點關於摯愛的痕跡,總像是會一輩子糾纏你那樣,也許孩子走了只是一瞬間的事,可是為人母親永遠不可能忘記自己有過一位孩子,即便他可能都還未曾誕生於世。

為何讀著作者所受的傷,我卻感覺被溫暖地擁抱了呢?人生不是一場比慘的遊戲,不是因為我認為自己相較於她還有些幸運,而是因為葉揚她真誠地把自己最深處的傷揭露於筆下,所以,那些字句讀來就彷彿是在聽一位朋友聊著自己如何療傷的歷程。她說著自己的痛,然後告訴你要去相信:「生活不會總是無情,只是不順利而已,我想會有別的好消息要來。」

成為母親不只是件好的事,同時也是一件令人焦慮的事,我想成為媽媽大概是個從徬徨無措中成長的過程吧!我身邊的朋友陸陸續續在我這個年紀結婚生子了。有時我會想,生孩子本身就是一個挑戰問題的課題,生不出來,是個問題;生出來了,也會有更多的問題。儘管如此,我卻仍從這本書中讀懂了為人母的那些心甘情願,也明白了應該要對媽媽更好一點。

所有的媽媽也曾經只是個強褓中的嬰兒。當小寶寶其實挺好的,該睡覺的時候睡覺;該吃飯的時候吃飯,每一刻他們都能隨心所欲地展現自己最真實的需求。然而,當媽媽這回事可就不同了,有了母親這個角色,生活的許多優先序都不是自己能夠掌握得了,孩子餓了的時候得餵奶,孩子哭鬧的時候得哄著,我覺得當媽媽最困難的部份不是生孩子,而是照顧孩子。

葉揚描述著所謂的媽媽是什麼呢?不過就是,不愛沒事,一旦愛下去,就會愛得俗氣而且全面的女人。這本書身為母親讀來肯定會非常有感,書中精闢地描述了許多成為一位母親才能體會的心情。不過,雖然這是一本能感動人的書籍,我卻始終不願分享給我懷孕中的好友閱讀,因為讀了關於失去孩子或孩子罹病的故事,孕期中的女人肯定會胡思亂想,這樣對孕婦的心情不好,對胎兒不好。

每一位母親都經歷過勉強拼湊自己生活的日子,孩子睡了才有自己的時間,原本理直氣壯要著的選擇與自由,有了孩子的那一刻起,完整的自己早已所剩不多。當媽媽的學習之路大概就像是一張被打散的拼圖,得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從日子裡東一塊、西一塊地努力去拼成一個像自己的樣子,可是拼來拼去,才發現好似都少一塊,即便再平凡的母親也得經歷過那樣一段時期,用割捨掉的部份的自己來成就孩子茁壯。

坦白說,我已經很久沒為著自己內心受傷的感受哭過,然而,當我看著這本書的時候,我卻時常需要有意識地停頓下來,否則情緒將會高漲地一發不可收拾。我噙著淚水在章節中駐足,眼睛的水龍頭好似在這本書中找到了開關,作者的故事撼動我內心深層的隱藏,不因為我完全能讀懂她的心情,而是因為我深深地感受到人甘願為愛受的傷,真傻!傻得令人心疼又揪心。註定活在在愛裡面的人啊!這大概是一份免除不了的宿命,不過,即便有知,為愛而傷,縱使不能甘之如飴,也在所不惜。

全文經  Lily Chen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我的美術系少年》畫下句點後,往前走
►相關書籍:大塊文化《我所受的傷》.葉揚 著

開根好_我所受的傷_葉揚_大塊

https://www.facebook.com/hi.square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