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是我們為敢愛所付出的代價。」—《死亡與生命手記》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悲傷,是我們為敢愛所付出的代價。」—《死亡與生命手記》

「悲傷,是我們為敢愛所付出的代價。」—《死亡與生命手記》

(圖片取自 歐文.亞隆與瑪莉蓮.亞隆《死亡與生命手記》 BV)

在「悲傷」這件事上,眾生平等,誰也沒有好過誰。

剛接下這案子時,心裡其實是帶著疑惑的:一對所謂人生勝利組的夫妻,有車有房有事業有名望有子嗣有財力有安穩生活,在結褵65年後,面臨生離死別的議題,縱然催淚,但對廢柴如小編等,連一年後的自己會變成怎樣,都不敢想像的世代,會不會有點太虐心了……一般讀者真的會感興趣嗎?

待校畢全書,掩卷長嘆之餘,不得不承認,固然人各有命又總愛比較,但老天爺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一視同仁的,不會因為你比較美比較聰明比較有錢比較有才華,在被人甩、遭到背叛、至親好友天人永隔時,就會比較不痛,掉的淚比較少,比較容易復元,或比較走得出來。

在「悲傷」這件事上,眾生平等,誰也沒有好過誰。

歐文亞隆,世界知名精神科醫師、哀傷輔導專家、暢銷作家,在罹癌妻子瑪莉蓮的堅持下,靠著合寫這本書,走過喪偶前後最艱難的日子,活了下來。他是個坦率的人,在書中每每披露這段時日中內心深處最誠實的想望:害怕、拒絕接受事實、想跟著妻子走、恍惚麻木、以生理慾望來掩飾對死亡的極度焦慮,以及因子女接手辦了所有後事而感到被忽略、不開心……

書中罕見以夫妻一人一章的雙視角書寫,可讓讀者理解到,即使面對同一件事,夫妻有可能想法一致,但也必定有立場相異處。例如當所有治療都無效時,是否選擇醫助自殺的事,就是全書一個極為爭議卻又值得深思的課題。

「醫助自殺」在某些國家或地區是合法的,瑪莉蓮也勇敢地選擇了這個途徑。不論歐文或是瑪莉蓮,在書中都很坦率地各自表達了對這件事的看法,歐文更是將整個執行過程記錄下來,讀來驚心動魄之餘,卻也像是揭掉了這個幽微角落的面紗,讀者可能會發現與自己所預想的差異極大。現代醫學進步,平均餘命大幅延長,但各種生活壓力和環境污染,卻也預告了可能的長期病痛,以及預料之外的最終結局。該如何活著,以及當生命品質已不符合期待時,當事人能有哪些選擇,其實是我們每一個人,最終都會觸及的議題。

開根好_死亡與生命手記_心靈工坊
(圖片取自 歐文.亞隆與瑪莉蓮.亞隆《死亡與生命手記》 BV)

我們每個人不論年紀大小、有伴沒伴,都有情感上的需求,而這個情感需求的面向朝向何處,在21世紀的今天,其實是一個開放的選擇題。沒有傳統成家立業的束縛,替代的或許是信仰,或許是國際志工、或許是毛小孩……然而,論深度和複雜度,人間情愛,恐怕還是一門最最艱難的學問。夫妻的情感能夠有多深刻,亞隆夫婦堪為其中典範(另一個名人典範應該就是結褵73年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甫過世的菲利普親王了)。凡人如我輩,或許終生都無法有幸親歷此種刻骨銘心,但這不表示我們不能體會,不能感動,不能因單純閱讀而有所得。畢竟,人與人的情感,是不分貧富貴賤,沒有文化地域限制的。

除了最顯著的死亡與哀傷等嚴肅議題,以較為輕鬆的角度觀看,讀者其實也能從這本書中,挖掘到亞隆夫婦許多有趣的生活瑣事和私人面向:

  • •兩人各有自己的書房與藏書,亦皆雅好文學,但口味差異頗大:歐文最愛寫實派的狄更斯,瑪莉蓮則喜歡意識流的普魯斯特。
  • •瑪莉蓮活潑外向,能言善道又有語言天分,能說英、法、德語,從青少年時期便是社交聚會的焦點(校花?);歐文內向好靜,不擅長交際,但為人坦率又有寫作的才華,全球圈粉無數。
  • •夫婦倆都是東歐移民第二代,家裡都開小雜貨店,也都有猶太血統,卻不是典型的猶太教徒。
  • •瑪莉蓮喜愛伯爵茶和蘋果汁,在意飲食健康和餐桌禮儀;歐文常上亞馬遜網購,AA電池一買30個、蔗糖素一箱1000包(嗜甜?),常隨便亂吃……
  • •瑪莉蓮記性驚人又善整理,歐文除記憶力不佳,還有認臉的問題,總要靠愛妻提醒出場人物、劇情跟出遊回憶,不然電影看不下去,去過哪裡玩、見了什麼人也忘光光。


凡此種種,都讓人覺得這對夫妻著實可愛,就像周遭的朋友或親人。

生與死,愛與遺忘,歡樂與悲傷,都是存在必須面對的功課。你,願意讓亞隆夫婦帶領你,來一場震撼之旅嗎?

本文作者為心靈工坊編輯 裘小編

►延伸閱讀:關於愛、失去與存在的意義—《死亡與生命手記》
►相關書籍:心靈工坊《死亡與生命手記:關於愛、失落、存在的意義》‧ 歐文‧亞隆、瑪莉蓮‧亞隆 著

開根好_死亡與生命手記_心靈工坊_歐亞文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