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亞斯人來到地球時,我們應該如何迎接?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當亞斯人來到地球時,我們應該如何迎接?

當亞斯人來到地球時,我們應該如何迎接?

攝影師:Anna Shvets,連結:Pexels

隨著越來越多亞斯伯格症名人在各領域大放異彩,世人對亞斯伯格症也逐漸認識,不過,對於該如何與亞斯人相處,大眾實際上還是有些不解與誤會。

亞斯人與非亞斯人,就像是兩個來自不同星球的人,對事物的理解各自有一套邏輯,因此溝通時才會像是在不同頻率上,雙方都覺得自己講得沒錯,亞斯人大腦使用的是「見理系統」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沒有中間地帶,也不會帶入主觀情緒,認為對方想表達的就如同字面上的意思,而不會多做語境的揣摩。而非亞斯人習慣的思考方式則是「情緒系統」「認知系統」並行,當非亞斯人接收到訊息時,我們會去判讀對方的情緒表現為何,加以分析這個訊息的背後文義,來決定我們的回應與下一步動作。

亞斯人擅長處理可見的、物理間的關係,『見』是可見之物,『理』是道理與邏輯。這一點正好跟一般社會人擅長人際交流,運用大量情緒訊息的處世規則大相逕庭。

例如,當亞斯人與非亞斯人同時收到「你再這樣試試看」的訊息時,非亞斯人會聽出對方語句中所隱含的怒氣,而避免再有重複的行為,但是對於亞斯人來說,「再做一次」並不會怎麼樣,因為對方並沒有明確指出「我不喜歡你這樣」,他無法理解出其餘的訊號。這也使得亞斯人經常被認為白目,不懂得人情世故,並不是他們天生就反骨愛作對,只是剛好他們的社交系統在非亞斯人為主的社會中不適用罷了。

心理師林仁廷在他的著作《當亞斯人來到地球》提到,亞斯人就像是住在B612星球的小王子,他們仍保有赤子之心,不諳人性,以自己眼前所見到的事實為全貌,他們無法輕易察覺他人的情緒與其肢體語言,相對的,也無法快速地釐清自己的感受,當遇到有兩種以上的複雜情緒時,亞斯人較難向他人表達自己的心情,因此有時會突然發脾氣,藉此發洩不滿與不安。無法同時處理兩種以上訊息量的困擾也會反映在生活上,像是街上過多的燈光效果,與車水馬龍的吵雜聲音,都會令亞斯人分心緊張,這也是與亞斯人相處時須注意的地方。雖然說亞斯伯格症並不是病,而是偏向一種人格特質,但這種人格特質因為先天因素而較不容易改變,因此,與亞斯人相處時需要多點耐心。

針對不同年紀的亞斯人的陪伴方式,《當亞斯人來到地球》這本書有詳細的介紹,細分成學齡前、國小期、國中期、高中期、大學期以及社會期這六個階段,一一解答每個階段可能會碰到的問題。除此之外,再將男亞斯與女亞斯獨立拉出來個別講解,這點我覺得是此書特色之一!因為儘管同樣都是亞斯人,男性與女性在行為表現上仍有差異,女亞斯受於個性或社會規範的限制,會偏向壓抑自己的行為,遇到壓力會強迫自己要忍耐要合群,使得社會大眾不易發現她們的亞斯特質。也可以這樣說,女亞斯又比男亞斯在對情緒的感知上更加敏感,然而就像前面提到的,亞斯人不容易拆解自己的情緒意義,因此女亞斯更常被誤解,尤其到了注重人際關係的國中時期,女亞斯會逐漸出現適應不良的問題。

林仁廷建議,協助女亞斯的具體作法是要先讓女亞斯肯定自己,建立自我認同,再來善用語言傳遞:聆聽、互動、陪伴,讓亞斯人多說,多表達自己對事情的看法,並以明確語言回覆即可,像是「我支持妳」、「我會陪妳」等。但請記得,亞斯人的特質是直來直往,因此我們在應對時的語句雖然不必像他們一樣不加修飾,但也不要使用隱喻或暗示,這樣只會令亞斯人更加困惑。

亞斯人的見理系統讓他們在社會中有些格格不入,因此,不論是亞斯人或是非亞斯人,我覺得都很適合讀《當亞斯人來到地球》。

對亞斯人來說,這本書像是自我探索,能夠幫助他們更認識自己,進而明白這些情緒所代表的含義為何,學習如何表達。而對非亞斯人來說,則提供一個陪伴亞斯人的方向指南,讓我們與亞斯人的隔閡能再少一點。陪伴亞斯的過程中雖然有時辛苦,但有時也會被他們的率真,以及專注投入一件事的熱情給激勵到,期望大家都能對亞斯人有更多了解,讓他們來到地球時不再孤單。


via GIPHY

►相關書籍:四塊玉文創《當亞斯人來到地球》,林仁廷 著
►延伸閱讀:我的孩子是亞斯,我的老公也有同樣特質,該怎麼辦?

開根好_當亞斯人來到地球_四塊玉_林仁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