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在於,中國的權貴階層把水看作是供他們使用的東西,而不是一種共享的商品」—《湄公河最後的日子》
愈演愈烈的水資源糾紛
水資源糾紛小至村與村,大至國與國。
湄公河(在中國稱為瀾滄江)—地球上最豐饒的河流之一,源自中國青藏高原,蘊含豐富的水資源和漁產,湄公河流經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養育這些國家千萬的人口,但是中國興建的一系列大壩掠奪了這條河流原本可以共享的財富,漁獲量急速下降,持續的乾旱和突如其來的洪水打擊著沿岸的農民。透過衛星發現,當湄公河在中國的河段水量高於平均水位時,下游國家卻發生嚴重的旱災,原本應該是漁獲豐收的季節,河床卻乾涸裸露。
糯扎渡電站位於瀾滄江下游普洱市思茅區和瀾滄縣交界處,是瀾滄江下游水電核心工程
當中國發生乾旱時,下游的5個國家就會一併受到影響;當中國水資源過剩時,湄公河下游的國家就會發生洪患。不單是湄公河流域,有「生命河」之稱的尼羅河,也有類似的「水之爭」。
1月,泰國訕空附近,一段狹窄的水流過乾涸的湄公河河床。 ADAM DEA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淡水資源不足
地球表面有71%的面積被水覆蓋,但可以被人類利用的淡水只有1%,經過《國家地理頻道》的統計,地球上的水只有0.007%適合全球70億人飲用。
而我們生活的台灣,在全球缺水國中排行第19名,可惜這名次不是指考放榜!
缺水﹖台灣明明是個多雨的國家啊!
問題就出在,台灣是個降雨期集中的地方,台灣80%的降雨集中在5-10月,更具體來說台灣相當仰賴梅雨季和颱風,再加上山勢陡峭、河川短急的特性,降雨一下子就流入海洋,再加上各種人為破壞,僅靠著水庫和地下水儲存下的水資源,早已不敷使用。
台灣為什麼會缺水
1.水庫泥沙淤積
全國水庫平均有效蓄水容量只有71.05%,極端氣候變遷,瞬間暴雨更集中更頻繁,將許多淤泥沖進水庫裡;除了天然地形與氣候的因素之外,人們對山林的的破壞與濫墾濫伐,造成水庫嚴重淤積,拉拉山上民宿林立,種植的水蜜桃更是有口皆碑,但這些經濟行為都加速了台灣水資源的枯竭。而拉拉山下方,負責供應桃園市、新北市、新竹縣32鄉鎮區用水的石門水庫,正是北部水庫狀況最不樂觀的一座。
2.管線漏水率偏高
「管線老舊及塑膠管材比例高」,是管線漏水之主要原因。過去為了在有限經費下,埋設較多管線以提高供水普及率,大口徑採用預力混凝土管,小口徑則採用塑膠管等經濟管種。台灣各地之自來水管網設備逐漸老化,以及三天一挖的各項馬路工程,導致管線漏水嚴重。
3.台灣自來水太便宜
據台水公司調查,台灣每度平均水價僅 9.2 元,是世界第三低,只高於伊朗、模里西斯兩個國家,日本水費中包含的「下水道汙水處理費」,與上水道用水費用相加,水費最多可以達到台灣的5倍。
日本自來水收費的計價方式包括:水的使用量、排水量、月租費、等比級量使用費,再加上8%的消費稅額,相較於台灣單純使「用量x每度單價」計價收費複雜許多。
「便宜」就容易造成不珍惜水資源的習慣。
回想一下,是不是也常在洗澡時,放任自來水嘩啦啦地流瀉,直到水溫變熱﹖
你我無法想像的缺水世界
有人說「幸福是比較出來的」,的確相較於生活在非洲的人而言,台灣每年因缺水拉響的警報似乎微不足道了!
刷牙時,嘩啦啦留下的水,
洗碗時,嘩啦啦四處噴濺的水,
洗澡時,等待冷水變熱嘩啦啦流逝的水,
洗車時,順著水管嘩啦啦流滿地的水。
這些是繪本《請再多下一點雨吧!》中小晴家的日常,其實也是大多數台灣人的日常。
鏡頭拉到遠在非洲蘇丹的阿里安,她常常必須和哥哥多里安一起步行三小時,到有水的「水漥」去取全家人的飲用水,有的時候哥哥甚至和其他村落的孩子為了取水打架,然而千辛萬苦從水漥裡取得的水是混濁的,有些人則因為喝到受汙染的水而喪命,阿里安和哥哥在回家的路上,甚至必須利用長頸鹿的尿液清洗身體,以便降低在烈日下行走而逐漸上升的體溫。
圖左/擷取自網路,圖右/攝影師:Victoria Borodinova,連結:Pexels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曾經友好的隔壁村民不再親切,為了一口水井,他們拿起刀槍引起戰爭,房子被大火吞噬,這些消逝的寶貴生命,雖不是直接死於汙染的水,仍歸咎於水資源的不足。
目前非洲地區每天約有3,000名兒童,因水資源不足而喪命,這是打開水龍頭就有乾淨自來水嘩啦啦流出的我們無法想像的世界。
「如果說氣候變遷是一隻鯊魚,水資源就是那一口尖牙」—《氣候緊急時代來了》
台灣很小,但物產豐饒,為了能夠一直品嘗到美味的蔬果,為了能在炎炎夏日喝上一杯冰涼的水,一起引導孩子養成節約水資源的好習慣,就從淋浴取代泡澡開始,並且隨時關緊水龍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