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味「柑仔店」逐漸沒落!3 個提問,理解部落雜貨店正面臨的困境!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古早味「柑仔店」逐漸沒落!3 個提問,理解部落雜貨店正面臨的困境!

古早味「柑仔店」逐漸沒落!3 個提問,理解部落雜貨店正面臨的困境!

圖片來源:花蓮最速報
對於在都市生活的我們來說,雜貨店消失確實不會對生活有太大的負面影響。但是對於部落居民來說,可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它沒有告訴你的秘密──看《雜貨店的在與不再》!

《雜貨店的在與不再》主要在談台灣山林裡原住民部落的雜貨店所面臨的困境。因為部落裡的人口老化,沒有多餘的人力持續經營雜貨店,導致雜貨店正逐漸消失。

當雜貨店消失後,這將會對部落居民帶來極大的負面衝擊。

▌我們還需要雜貨店嗎?

如果你是住在平地、都市等生活機能極度方便的地區,那麼你大概對雜貨店不會有很高的需求,因為 7-11、全家、萊爾富等便利商店已經能滿足你了。而台灣的大部分人都住在都市裡,所以,我們確實是不太需要雜貨店了。

但是,台灣山裡的各個原住民部落迫切地需要雜貨店。

因為便利商店不會在偏遠、難抵達的地區開店,這並不符合經濟效益,所以部落只能希望自己的族人在山裡開一間雜貨店,以維持他們的日常所需。

況且,雜貨店對於部落來說不只是商品交易而已,還是聯繫感情、話家常、資訊交換、以物易物的重要場域。

總結來說,雜貨店可以說是維持部落正常運作的重要推手,若雜貨店消失的話,真的會給部落居民帶來極大的不便利性,居民真的會不知該何去何從。

令人悲傷的是,部落裡的雜貨店現正逐漸凋零、消失。

▌雜貨店正逐漸消失在部落的生活圈中

對於在都市生活的我們來說,雜貨店消失確實不會對生活有太大的負面影響。但是對於部落居民來說,負面影響可大了。

要知道,部落從古至今過的都是「熟人社會」,也就是你的一日生活圈、一月生活圈,甚至是一年生活圈,遇到的人幾乎都是熟人。在這種社會下,人與人的關係是相當緊密的,抱團取暖、互相幫助是家常便飯,也就是俗話說的「今天你幫我鑿井,明天我幫你挑水」。這和我們熟悉的「陌生人社會」完全相反。

雜貨店,就是維持熟人社會正常運作的最重要零件。

要是雜貨店消失了,居民就很難交換資訊了,這會導致他們不清楚哪裡山豬多、哪裡有新竹筍可以挖、哪裡的魚比較好抓、哪裡有乾淨水源等等,他們將會失去自然資源的資訊流通,變得只能孤軍奮戰。

我認為雜貨店的消失,就和台語(閩南語)的凋零一樣。若真的消失了,都必定會為部分族群帶來不便,甚至影響生計。

▌今後的雜貨店該如何發展?

我認為這就是本書要傳達的重點。部落中有一小撮人,正積極地想方設法發展雜貨店,讓雜貨店能夠長期存留在山中部落裡,以維持部落的生活穩定性。

其中一個與當代趨勢很有關聯性的方法,就是為雜貨店導入 AI,使其轉型為無人雜貨店。這樣可以降低部落居民維護雜貨店的人力。要知道,部落裡因為年輕人出走(去都市找工作),留下來的清一色是高齡者,所以人力對於部落來說是稀缺資源。

還有另一個方法令人印象深刻,是與都市產生連結。

書中提到某個部落希望雜貨店與外界搭起橋樑,讓部落裡的產品能夠外銷,增加部落的經濟活力,所以他們與政治大學的福利社合作,將部落產品輸出進校園。一旦產品流入校園,就有機會再流入都市,讓更多人認識到這個部落,進而讓人們對部落產生興趣而前往參觀。搞不好參觀完,就有人願意搬入部落,這等於是增加了部落的人力。

雜貨店確實亟需轉型,如此才能在這個 E 化時代持續生存,並為台灣保留寶貴的部落文化。


本文作者為 進化村村長 施定男

►購買連結:五車商城博客來

►延伸閱讀:童話故事外的風景與賞析:《皮諾丘》永恆經典的重新詮釋
►延伸閱讀:
1980 年代的電影回憶:《風塵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