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你是否對《皮諾丘:木偶奇遇記》有這樣的印象:一個說謊時鼻子會變長的木偶小孩?這個由迪士尼動畫和各種簡化版本重塑的經典,其實是一部許多人未曾完整閱讀的傳說之書。
《皮諾丘:木偶奇遇記》是一個陪伴無數人長大的經典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個木匠傑佩托用心雕刻出的木偶「皮諾丘」,如何經歷重重考驗,最終成為真正男孩的旅程。
皮諾丘一開始天真又調皮,常常惹禍,但他內心其實充滿善良與熱情。他想要成為真正的人,卻不斷陷入麻煩:他遇到會騙人的狐狸與貓、逃學去了玩樂島、甚至差點變成一隻驢子。在這些冒險過程中,皮諾丘學到勇氣、誠實和責任的重要性,逐漸從一個自我中心的木偶轉變成懂得體諒他人的角色。
而最新版本的《皮諾丘》繪本,是由郝明義先生細膩地翻譯,並搭配義大利插畫家 Lorenzo Mattotti 的美麗插圖,完整地呈現出這個經典故事的溫暖與奇幻色彩。Mattotti 30 多年來不斷重新詮釋皮諾丘的故事,他用圖畫傳達出文字無法表達的情感與想像力,讓讀者更深入感受到皮諾丘的成長歷程。
▲ 來源:《皮諾丘》大塊文化出版
無論你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可以從這個故事中找到共鳴,重溫成長過程中曾經面對的掙扎與希望。
▌繪本插圖的畫風
繪本的插圖看起來可能有點奇怪,甚至有些神秘。例如我們看得出來人物和動物的樣貌,但卻不是我們日常所習慣的樣子;又或是房屋排列奇特、角度扭曲,像是從夢裡看出去的風景一樣。
這樣的畫風其實是融合了兩種藝術流派:超現實主義與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就像是畫家將夢境或潛意識中的情景拿出來,用畫筆直接呈現在畫布上,這些畫常常讓人感覺似曾相識卻又不合邏輯。表現主義則是透過誇張、強烈的色彩與形狀來表達內心深處的情感,畫面充滿張力,也更容易觸動人心。
Mattotti 透過這種融合兩種流派的方式,想要表達出一些日常生活中難以言說的感受。也許他希望我們在看見這些畫時,能夠感受到自己內心那些模糊、無法具體描述的情緒。透過看似扭曲的畫面,反而讓我們更清楚地看見自己心中那些真實但難以言語的部分,這就是這種畫風迷人的地方。
▲ 來源:《皮諾丘》大塊文化出版
▌皮諾丘的心境變化
皮諾丘一開始是個任性又調皮的小木偶,總愛說謊,逃避責任,遇到事情總想著走捷徑,就像現實中有些人喜歡耍小聰明,覺得努力很麻煩,希望能靠運氣或投機輕鬆成功。
後來,皮諾丘經歷種種挫折後開始懂得現實並非如此簡單。他發現說謊只會讓鼻子越變越長,越騙越痛苦,就像現實生活中,有些人撒謊或隱瞞真相,到頭來總是要承擔更大的後果。他逐漸明白,只有勇於承擔責任,真誠面對自己的錯誤,才會獲得真正的成長與自由。
最後當他願意冒險救回自己的爸爸傑佩托時,他才真正從木偶變成了人,象徵著心靈的成熟。這就像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犯錯、迷失或逃避,但只要願意真誠面對,負起責任,不再只顧著自己,最後一定會成為更好、更真實的自己。我小時候在讀木偶奇遇記時,完全不會有以上的心得,直到現在進入而立之年,終於能夠把虛擬故事和現實世界類比在一起。
▲ 來源:《皮諾丘》大塊文化出版
▌那些你不知道的小木偶奇遇記
當我們想到小木偶皮諾丘,腦中浮現的可能是是迪士尼動畫裡那個可愛、愛說謊鼻子會變長的小男孩。
但你知道嗎?皮諾丘的原版故事,其實一點都不童話,甚至有點黑暗。
這個故事出自 19 世紀義大利作家 Carlo Collodi 之手,叫做《皮諾丘的冒險》。原作講的是一個頑皮又不聽話的木偶,從一誕生就逃家、說謊、貪玩、不顧後果。為了享樂,他一次又一次掉進陷阱,被狐狸和貓騙、變成驢子、還被吊死!原本故事連載時,皮諾丘其實在被吊死那一章就結束了,但讀者反應太大,Collodi 只好繼續寫,讓他復活。
這本書其實是一則警世故事,主要傳達「不聽話會有報應」的概念。皮諾丘經歷各種苦難後,終於悔改、學會誠實與關愛,最後才如願變成真正的男孩。
跟迪士尼版本比起來,原著少了溫馨和奇幻,多了現實與警告。它不只是給小孩看的故事,更像是給家長和老師的一面鏡子,提醒人們:教育、品格與成長,絕非一蹴可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