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歲都能看懂的物種起源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8~80歲都能看懂的物種起源

8~80歲都能看懂的物種起源

Timothy Dykes在Unsplash上拍攝的照片

蔡健雅在〈達爾文〉中有段歌詞是這樣的:
「有過競爭 有過犧牲/被愛篩選過程/學會認真 學會忠誠/適者才能生存/懂得永恆 得要我們/進化成更好的人」

演化的過程中固然殘酷,生存的經驗也許不那麼美好,但我們能努力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學習與萬物共存。

孕育萬物的大地之母

地球,自古以來就是大宇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各種物種一同生活在這顆藍星上,一起經歷了星移物換,潮起潮落。在時間的洪流前進時,有些物種逐漸消失,演化成另外一種物種,就如同我們人類,並不是一開始就是以這副型態出現在地球上,而是從靈長類慢慢演化而成,而在進化的過程中,為了適應地球的環境,我們不停改良自己,淘汰不常用的器官,提高自己在地球上生存的機率。
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達爾文進化論」。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在歷經二十年的醉心研究,達爾文在1859年發表了改變人類對生物觀點的重大著作《物種起源》,書中並沒有解釋地球上第一個生命是如何誕生的,主要是說明物種如何演變,以及「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天擇。
他所提出的觀點雖然在當時被視為異端,但日後學者一一檢視時認為書中的理論大致上是對的,與現今研究並無太大差異,《物種起源》帶領大家更認識萬物的演化,成為生命研究的領頭羊。
達爾文認為,不同生物儘管外型有差異,仍有可能都是從同一祖先演化而成,在求生競爭時,生物必須要有強大的適應力才能繁衍後代,因此,相同物種會產生些許差異,好讓自己在這美麗卻又殘酷的世界生存下來。

自然發生的變異

像是同樣都生活在加拉巴哥群島的雀鳥,卻各自有不同形狀大小的鳥喙,這是因為不同的鳥喙適合吃不同種類的食物───比較大的鳥喙適合咬碎堅硬的種子、又長又尖的則可以用來撕扯仙人掌花。達爾文在探險世界時發現了這些差異,研究「物種的變異性」在他心中逐漸萌芽。多虧了這些雀鳥,我們才能看到《物種起源》的完成,結成人類的智慧之果。這些雀鳥也被暱稱為達爾文鳥。

令人意外的是,這些看似細微的差異,其實是關乎整個群體是否能順利延續生命的重大關鍵。
2003年時,加拉巴哥群島發生乾旱,造成一種達爾文雀───中嘴地雀(Geospiza fortis)中喙比較大,適合吃大種子的個體死傷不少,這是因為島上有其他更擅長吃大種子的雀鳥,中嘴地雀無法與他們競爭,而喙比較小的中嘴地雀則不受影響,沒有競爭者與牠們搶食小種子,得以繼續生存。

讓繪本帶領你輕鬆進入達爾文的世界

要閱讀完《物種起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大人來說也許都有些許吃力,更何況是孩童,但是,這花花世界多麼奇妙,我們生為地球的一份子都該更了解這塊土地所發生的事,同時也該帶著敬佩的心,看著萬物各自安好,各自為生存奮力不懈的模樣。插畫家莎賓娜‧拉蒂瓦為了讓孩童們能用簡單明瞭的方式了解達爾文的觀點,她用畫筆創作出《生物變變變》,以色彩鮮艷的筆觸,及寫實但不失童趣的畫風,向大眾介紹物種起源。

生物變變變內文圖檔

《生物變變變》是一本獻給地球與萬物的情書,除了有精緻的插畫,在文字上的描述也很用心。雖然主要是寫給孩童看的繪本,用字遣詞上自然不會過於艱澀,但其知識性依然維持一定深度,並由於時代的演進,後人對進化論有不同看法或研究,莎賓娜也會補充在旁邊,讓讀者能掌握最新的理論。在書本的最後,莎賓娜也統整出名詞解釋,讀者若在閱讀時有不清楚的地方也能馬上對照。

這本書非常適合親子共讀,我覺得唯一要擔心的事情是大人把書搶去看,自己愛不釋手而不與孩子分享,畢竟這本書的圖畫實在是太漂亮了,應該要買兩本,一本收藏一本閱讀,送禮自用兩相宜。

能以現在的模樣生活在地球,本身就是一件充滿奇蹟的事,我們習以為常的身體與生活環境,是前人歷經多年演化而成,並努力生存繁衍下來的。不論是什麼物種,都有權利生活在這顆奇妙的星球上,而我們身為最有智慧的物種,所做的該是去探索、去保護、維持生物多樣性,感知感念這片豐富的大地。

►延伸閱讀:五隻在科學界功不可沒的動物們
►相關書籍:小天下《生物變變變》,莎賓娜‧拉蒂瓦 著

小天下-生物變變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