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圈經濟學》──顛覆傳統經濟學理論,也顛覆你閱讀經濟學的方法(二)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甜甜圈經濟學》──顛覆傳統經濟學理論,也顛覆你閱讀經濟學的方法(二)

《甜甜圈經濟學》──顛覆傳統經濟學理論,也顛覆你閱讀經濟學的方法(二)

Sharon McCutcheon在Unsplash上拍攝的照片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簡單說明了《甜甜圈經濟學》這本書如何顛覆了傳統經濟學理論,接下來我們要來談談為什麼這不是一本容易閱讀的著作,又或者說,我們要怎麼閱讀,才能讀好這麼一本具有顛覆性的著作。

去中心化的書寫

首先,必須說這和拉沃斯的寫作方式有關,這本書不只是中心主旨要顛覆傳統的經濟學理論,她的寫作方式也不同於以往的論文式寫作,我們姑且把這種方式叫做「去中心化的書寫」。
傳統的論文寫作會在第一段就告訴你研究的主旨,也就是你如果懶得繼續看下去的話,看這一段大概就可以瞭解整本書的梗概。
但是剛開始看《甜甜圈經濟學》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這是一本不及格的論述,因為作者每一個篇章都是繞啊繞,轉啊轉,千迴百轉,最後才帶出中心主旨。

舉例來說,通常我們看一本書的第一章的前幾段,甚至第一頁,大概就可以知道這本書要談論什麼主題,但是拉沃斯似乎不想這麼輕易就放過她的讀者,她並不想要一開始就告訴你什麼是甜甜圈經濟學。
她先談了一個中國留學生的故事,談這位學生對現在的經濟學教育有多麼地失望,不過拉沃斯似乎沒有要安慰這位中國留學生的意思,她繞過這個傷心的學生,接著稍微帶到了甜甜圈經濟學的概念,但也僅止於點到為止。然後她遠離了這位留學生,接著談論圖表在經濟學領域為什麼會變得如此這般重要,這都是保羅.薩繆森的錯,我們前面已經談過了,這裡不再贅述。
接著她又甩開這位教授,然後告訴讀者,如果你想要學好經濟學,就要學習七種經濟學的思考方式,分別是改變目標、看見全貌、培養人性、理解系統、設計分配、創造再生、成長隨緣。
第一個章節就在這裡結束了,留下了滿臉錯愕的讀者,因為大部分的讀者到這裡還是不太清楚什麼是甜甜圈經濟學。
老實說,這樣的寫作方式是滿顛覆的,一點也不開門見山、開宗明義,他比較像是三姑六婆在菜市場巧遇了,然後大家七嘴八舌、天南地北地聊天。

但其實你只要稍微有點耐心,拉沃斯在第二個章節之後就會為你一一解答。尤其是當你拋棄成見,開始使用她提供的七種思考方式重新檢視經濟發展,你就會得到一個全新的經濟學架構,而她提出來的新架構長得很像甜甜圈,所以她才把這個嶄新的經濟學理論稱作是甜甜圈經濟學。

開放式的結論

《甜甜圈經濟學》這本書的另一個特色是「開放式的結論」。就像拉沃斯在第一個章節提到的七種思考方式,她很謙虛地說,「這七種二十一世紀的經濟思考方式並未明示政策處方與制度修正。這些思考方式不保證提供立即解答、告訴你接下來怎麼做,而且也不是答案的全貌。」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不一定要使用她的甜甜圈模式去改變傳統經濟學過度重視GDP的缺點,改變是開放的,你可以有你自己的思考模式,重點不在於誰的改變方式比較好,而在於我們要揚棄老舊的經濟學觀點。

舉例來說,聯合國在最近幾年就提出以「世界快樂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來取代單一的GDP成長,這也是一種揚棄傳統經濟學觀點的作法。在「世界快樂報告」當中,GDP成長只是其中的評量指數之一,其他還包括社會資源、預期健康壽命、人民抉擇自由等等共七個項目。在二○二○年的評比當中,台灣排名全球第25,為東亞國家之首,優於新加坡(第31名),遠高於排名第61的韓國和排名62的日本(https://reurl.cc/mn8rdA)。


攝影師:_ Harvey,連結:Pexels,荷蘭阿姆斯特丹在2016年率先採用「甜甜圈經濟學」,計畫於2050年達到「零廢棄物」、全面性資源循環等目標。

找出迫切重要的問題

最後,拉沃斯希望讀者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可以提高敏銳的觀察力,找出迫切重要的問題,所以她時常在書裡對讀者提問,像是「我們現在做得如何呢?」、「我們是仰賴什麼來滿足需求呢?」、「我們該如何回應呢?」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從字裡行間可以感覺得出來,拉沃斯是一位謙虛的學者,她不像其他經濟學家喜歡斬釘截鐵告訴你該怎麼做,她比較希望讀者一起發揮想像力,盡可能地提出問題,然後經過所有人的討論後得到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案。

拉沃斯在「看見全貌」這個章節裡要讀者重新思考經濟發展裡每個角色的重要性,在二十世紀以前,比較重要的角色是市場、企業、金融、貿易及國家,至於家戶、地球、公共資源這些角色對經濟發展而言可有可無,或甚至是可以忽略。舉例來說,傳統的經濟學者認為,「家戶必須供應勞力與資本給市場,但是沒有必要掀開屋頂,探討屋子裡發生什麼事情:妻子、女兒會親切地操持家務,而她們屬於家庭的內部,就和家戶這個議題一樣不值得被討論。」         

但是在拉沃斯提出來的甜甜圈經濟學裡,家戶是表現性別平等的主要場域,而性別平等又是她提出來的十二項人類福祉的社會基底盤的其中之一,所以她要大家想想,如何可以讓家戶裡的性別更平等?從事家務勞力的家庭主婦是不是需要得到應有的薪資?又或者我們該如何防止家庭暴力於未然?
每個社會面對的家戶問題都不一樣,拉沃斯希望每位讀者都可以仔細觀察自己所處環境,找出真正迫切重要的問題。改編自作家林立青作品《做工的人》的電視劇,其中有一個角色佩佩,她在這齣戲裡雖然只有少少幾個頭,但是她卻點出了台灣家戶的一個重要問題——家庭暴力。


《做工的人》劇照,佩佩(周蕙飾演)

在衛福部二○一七年的一項統計指出,台灣各類型的家庭暴力中,光是親密關係暴力的占比就超過一半,而且通報案件數量逐年升高,從二○一三年的60,916件攀升到二○一七年的64,898件。社會學家陳伯偉的另一項研究也指出,親密關係暴力的受害者又以勞工階級的女性為主。我們不禁要問,台灣早在一九九八年就已經通過家庭暴力防治法,但是為什麼像佩佩這樣的受害者卻一直存在,而且數量不斷上升?

如果我們決定採用拉沃斯的甜甜圈經濟學理論來重新衡量我們是否是一個富足、幸福的社會,那麼像佩佩這樣的受虐婦女應該會拉低我們許多的評鑑分數吧!

現在就拿起紙筆,畫出改變

於是,在這本書的最後一章,拉沃斯鼓勵她的讀者「現在就拿起紙筆,畫出改變」,也許你想到的評比標準和她想的不一樣,你建議的改變模式也可能不像甜甜圈,可能比較像是菜市場可以買到的豬大腸、炸雞排或其他食物的形狀,重點在於,現在是時候改變傳統經濟學、改變人類衡量生活水平指標的時候了。

►相關書籍今周刊《甜甜圈經濟學》,凱特.拉沃斯 著
►延伸閱讀:《甜甜圈經濟學》──顛覆傳統經濟學理論,也顛覆你閱讀經濟學的方法(一)

今周刊-甜甜圈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