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停運行,你跟得上腳步嗎?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世界不停運行,你跟得上腳步嗎?

世界不停運行,你跟得上腳步嗎?

攝影師:Porapak Apichodilok,連結:Pexels

素養,隨著108課綱從天而降焦慮了地方媽媽們的心。
我大致能理解,這是希望孩子不只學習知能,也要學著適應現在生活,面對未來挑戰,培養各種解決問題的能力。認真閱讀許多說明及專家撰文後,覺得我應該理解了,但還是有那麼些害怕,沒把孩子送安親的我,當孩子提問時能正確引導孩子嗎?於是我想用另一種方法來拆解,也許不要執著於我要如何帶小四生的女兒運用素養,而是讓自己能以最少的時間來體驗各種不同方式的思辨。

選讀晨讀10分鐘這套書裡的「世界和你想的不一樣」,主要是希望每天只花少許時間,再搭配量身設計的閱讀素養題本,以系統化試題的方式來理解文本。整本書有四個主題近十九篇選文,要顛覆「標準答案、人際關係、學校、生涯」的想像,我花了20天讀完,也試著做練習讀本,真的,有很多跟我想的不一樣。

「生涯和你想的不一樣」你想做的職業,還沒有被發明的職業

滿一歲的抓周,其實就是父母心態的投射,想要知道孩子長大後會從事什麼工作,所以不斷的觀察孩子的興趣是什麼,但一歲還只是寶寶啊,寶寶能知道他以後會成為什麼職場的人嗎?就學後,爸媽開始分析自己的孩子是理科腦還是文科腦,依孩子的特質適性發展是正面的,但還是在無形中不斷在為孩子媒合未來的出路。對,我自己也是這樣,但我看了「你想做的職業,還沒有被發明的職業」這篇選文,一切,真的跟我想的不一樣。

當自己的角色換成父母時,也很容易就換了個腦袋,在幫孩子「物色」職業時,總是會想哪個比較穩當,哪個會有發展,哪個有機會能出國深造,想挑選的都是目前社會上看到的職業,但是回想一下30年前選填大學志願時的自己,當時以為能有發展的科系後來真的發展了嗎?當年那些冷門的科系在10年20年後是不是也有翻身的呢?

是的,這是真的。那年去讀韓文系的同學,一直在被家人朋友取笑中度過四年的大學生涯,但誰會想到後來韓文人才需求大增,這位同學靠翻譯找到人生的新路程呢?以前的人無法想像的職業有直播主、網路商店、代購、民宿、網紅、youtuber、uber司機,但從小就知道自己以後要當醫生、當老師的孩子,對於要如何成為一個直播主、youtuber並不關心。只有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沒有一定非做什麼不可的人,遇到一個新行業時才會願意去嘗試、追求,然後變成一個「更有趣」的人。

除了金庸筆下的桃花島主黃藥師,你曾想過「島主」也能成為一種職業嗎 ?
2009年澳洲昆士蘭旅遊局徵「大堡礁島主」活動,工作內容是餵海龜、觀察鯨魚活動,探索大堡礁各島陸地和海洋,進行拍照、攝影做記錄,然後回報給昆士蘭旅遊局,聽起來就像渡假一樣,更吸引人的是一個月只要工作12小時,澳洲大堡礁島主半年薪水10萬美元,當時約台幣350萬,簡直就是「全世界最棒的工作」。

大堡礁島主候選人
圖/擷取自網路 大堡礁島主候選人之一

所以,不要著急著讓孩子決定將來要做什麼,是不是比較好呢?我又何必一直幫孩子找路,生命自然會有出路啊!
讓孩子順著自己的興趣多方嘗試,不一定要從小立志做什麼工作,或成為像誰一樣的人,透過「學校、教育、學習」準備好去面對難以預測的未來,但也一定要幫孩子保持開放的心態,面對未來的無限可能,如果能力可行就多去看外面的世界,也許最想做的工作已經被創造出來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保持對世界各種問題的好奇心,學習具備「學會新事物」的能力,成為一個「知道如何擁抱未知」的人,至於考試與成績,相較之下都是不太重要的小事。當然,最後面這句,我自己也尚在努力,台灣的升學環境要全然放下真的不容易,眾人皆衝我獨慢,這是需要高度智慧跟定力的。

「人際關係和你想的不一樣」為什麼亞洲人朋友很多,歐洲人朋友卻很少

父母可以陪伴孩子的時間其實很短,同學朋友在孩子人生的時間也許跟父母等長。所以,朋友是重要的,交到好的朋友,對的朋友,影響的深遠,我們從自己身上反思就能得到答案。台灣人五湖四海皆兄弟,歐洲人孤僻,朋友很少,可能少到五根手指頭都數不完。

歐洲人從小就被教育要獨立自主,對家人無所不談,有難處也能不避諱的提出而台灣人的相處,不管好的壞的,總是太在意對方的想法(美其名叫體貼),父母太過於保護孩子,孩子太依賴父母。因此,家人之間看似凝聚,但事實上有很多真實面是家人全然未知的,朋友知道的總是比家人的多。

文裡提到「很多台灣人到芬蘭後,還是會把在台灣待人處事的習慣帶來,有時看似和睦,但有時卻較勁意味十足」,是啊!台灣人就是這樣啊,我也是一直到40歲才理解了不要全然說真話,雖然真誠相待的人還是有的,但不做表面關係在台灣就會變成別人口中的「歹鬥陣、難相處」。

所以當你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願附和他人之時,你該怎麼辦?我們要引導孩子「合群」嗎?這樣是不是就會失去自己呢?但在這個世界上,想當然爾「自己」是對我們的生命而言最重要的角色,所以為了群體而犧牲自己似乎是一件不理性的事。就我目前的經驗,我覺得從寶寶時期就該讓孩子養成一種認知——在正確並不影響安全的情況下做自己認為是對的事。

一旦進入團體學習,我會希望孩子自體學習團體相處的能力,但這是最困難的部份,因為有團體就會有競爭,不全然都是合作,要怎麼讓孩子學會何時適合離群索居,何時要相信群體,目前看來只能讓孩子自己去試,自己去學習,當孩子願意說時,我們耐心傾聽,並提供各種不同的解決方法,讓孩子再去嘗試,終會找到他能處理的方法。
不過這是非常大的人生課題,因為你永遠會遇到難解的人,難解的結,那就只能同理心安慰受傷的孩子,讓他永遠對人性抱存希望。

生涯與人際關係,絕對是人生相對重要的議題,會隨時空不斷演變、不斷進化、不斷的成就新的自己。
跨領域的素養,讓孩子境界提昇到讓我驚呼的程度,這是本寫給中學生的書,但我看來卻覺得是需要得到素養養份的家長們必讀的書,從中你會再學習放下些什麼,也能用其他觀點來理解孩子的選擇,既然世界已經不一樣,那我們就要跟上腳步,不能在用20年前的視野來看未來孩子要面對的20年,要跟著孩子一起不一樣。

►延伸閱讀:神啊,請給我的孩子多一點「素養」!
►相關書籍:親子天下《晨讀10分鐘:漫畫語文故事集.故事文本篇 / 訊息文本篇》,曾世杰 著
►相關書籍:親子天下《閱讀素養:黃國珍的閱讀理解課 帶你讀出深度思考力》,黃國珍 著
►相關書籍:親子天下《探究式閱讀:黃國珍的閱讀進階課,從自我提問到深度思考,帶你讀出跨域素養力》,黃國珍 著

開根好_晨讀10分鐘

開根好_閱讀素養_親子天下_黃國珍開根好_探究式閱讀_黃國珍_親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