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粉紅貓與淡藍小象的國界邊,我不知道我要去哪裡?」—孟克柔《藍色大門》
這是2002年,由桂綸鎂飾演的孟克柔在電影《藍色大門》裡所說的,18年過後,現在的我們還是得不斷在兩極之中做選擇嗎?別吧!
防疫期間,一位男童的「粉紅色口罩」煩惱,道出了至今仍存在於社會之中,對於顏色的刻板印象—「男生就是藍色,女生就是粉色」。
即便粉色西裝、襯衫與粉色褲子已蔚為流行,更成為時尚指標,但似乎仍未幫助粉色走出「女性化」的牢籠,「顏色」更不知不覺成為我們加諸在性別上的刻版印象之一,就與傳統觀念中,男生就該穿褲子,而女生就該穿裙子一樣。
近年來,粉紅色越來越常出現在男性身上。(圖片皆取自於網路)
顏色的性別政治vs. 服裝的性別政治
不僅顏色,許多校園裡對於服裝的包容度也常簡化成一分為二,就像制服,男生往往是褲子,女生則是裙子。近年來,雖然陸續有校園開始調整制服顏色或是風格,甚至開放男生穿裙子上學,但老實說,這動作還是稍慢了些,台灣社會在性別平等上,對於服裝的包容度仍然不及顏色。
倘若今天這名男童的煩惱是「我為什麼不能穿裙子上學?」我們的社會,也會興起一股男性換裙子風潮以示支持這位男童嗎?
在《不愛穿裙子的美莉》裡,有一段美莉與媽媽的對話:
美莉:為什麼女生就要穿裙子呢?
媽媽笑著對她說:女生就是要乖巧文靜,穿裙子才有女生的樣子,長大後才會像淑女啊!
聽完媽媽的話後,美莉心裡覺得奇怪
美莉:女生就是女生,跟穿裙子或褲子有什麼關係?難道女生穿褲子,就會變成男生嗎?
看到這裡,如果你的孩子也這樣反問你,你會怎麼回答?而這也還僅止於服裝而已,如果是物品呢?當你發現兒子喜歡芭比娃娃、迪士尼公主;又或者,當你的女兒對店裡陳列的小汽車、機器人愛不釋手,你又會如何回應?
性別平等教育從家庭開始
無獨有偶,日前藝人陳仙梅也在臉書上分享兒子的故事。
她的兒子因為帶了公主圖案的水壺而被同學嘲笑,在知道這件事後,她先確認兒子是否真的喜歡這個公主水壺,之後她才告訴兒子,如果是真的喜歡公主,那就不用在乎同學的話,以及同學的表情,也不需要因為同學改變,「你必須尊重你身體裡面那個聲音!」
雖然兒子年紀還小,但陳先梅認為,即便不確定孩子知不知道「做自己」的意思,但必須讓他知道,「愛任何人(包括父母)之前,最先要愛的一定是自己」,希望孩子能懂得尊重自己的聲音。
性別平等、性別平權是台灣正努力的方向,在這兩本繪本《不愛穿裙子的美莉》與《愛穿裙子的阿旺》當中,一位主角是喜愛運動、不愛穿裙子的女生美莉;另一位主角阿旺則是來自不丹,所以穿上自己家鄉傳統服飾「裙子」到校上學,沒想到卻遭到同學的嘲笑。
兩本繪本都在服裝與性別兩者之間進行了一場角力,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正上演著一齣顏色與性別的對抗,當顏色成為了性別教育的教材,家長可以做的是,先引導孩子認識的多元的顏色,然後教他們學習尊重,最後,再以口罩的例子、以衣服的例子,讓他們在真實世界中真正接納這些多元,並學習尊重他人的選擇。
不僅如此,最近全球唯一開打的職業運動賽事—中華職棒,除了以往母親節球員配戴的限量粉色球帽之外,各隊近年來無獨有偶,球員也紛紛開始穿起粉色系的球衣;2019年中華職棒全壘打王朱育賢,他的官方應援毛巾還是粉紅色呢!
不只藝人明星,現在連運動場上都常看見粉紅色。(圖片取自於網路)
國外更是有很多職業足球隊,也採用粉色作為球衣或是練習服的顏色,包括像梅西、C羅、內馬爾這些大名鼎鼎的球星,平日在場上充滿男子氣慨、剽悍雄壯的運動員們,在場上的英姿又可曾因為粉紅色而減損一絲一毫﹖不都照樣進球得分、照樣把小白球送出400英尺的牆外。
粉色的周邊商品,為充滿陽剛氣息的運動員增添了一些柔和感。(圖片皆取自於網路)
看完上面的例子,再搭上「粉紅色口罩」的故事,你也可以和孩子討論下列問題,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進行一場家中的性別平等教育:
-
如果你是那個男孩,你會怎麼做呢?
-
如果你是那個男孩的同學,看到其他同學這樣嘲笑他,你會怎麼做呢?
-
你覺得男生可以戴粉紅色口罩嗎?為什麼?
-
你覺得男生應該要戴什麼顏色的口罩呢?為什麼?
家庭是最適合協助性平概念萌發的地方,家長可以利用繪本與孩子一同跳脫性別刻板印象,甚至做延伸的討論與思考,「你有喜歡的顏色嗎?」,喜歡籃球的孩子,甚至可以讓他說說「你覺得男生穿紅色球鞋怎麼樣呢?」,事實上,我們都知道有太多NBA球星都穿著火紅顯眼的大紅色球鞋,因此,生活上的很多事物都可以做切入點。
「機會教育」是最棒的教育機會,引導孩子學習尊重他人,突破狹隘的顏色、性別框架,也開展孩子更多元的文化認知,讓顏色不再被性別綁架,也讓性別不再只有二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