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愛的親子溝通術:陪孩子說話成長,一起成為最好的自己!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最有愛的親子溝通術:陪孩子說話成長,一起成為最好的自己!

最有愛的親子溝通術:陪孩子說話成長,一起成為最好的自己!

圖片來源:canva圖庫
「跟孩子說愛,也跟孩子說謝謝。只要給孩子明確的時間界線,就會比一再催促還有效。常常跟孩子說愛,跟孩子說謝謝,因為他們的誕生,參與了我們的生命,讓我的們生活變得豐富而有趣。」──《陪孩子好好說話》尚瑞君

▌ 回歸對話的初衷,讓有愛的表達陪孩子茁壯,種下美好的種子

《陪孩子好好說話》這一本書最一開始提醒大家先反思說話的目的、表達的初衷,進一步地提醒我們「在溝通中覺察」的重要性。

我們往往過於習慣活在自己的模式中,陷入埋怨指責的漩渦裡可能毫無所知,就像書中的例子,若不是孫子問阿嬤,為什麼總是罵自己的媽媽,阿嬤才驚覺自己在孫子的眼中竟是如此,透過孩子純真的眼光,也才有機會去重新調整自己。

而更多的,因為說話跟表達太過容易,我們卻常常根本忘了為什麼說?為什麼表達?沒有思考這樣說話是更好地幫助彼此拉近關係?還是只顧情緒上的宣洩逞一時口舌之快,造成了彼此內心長久的傷害?


▲圖片來源:Pexels

為了讓我們更明白好好地說話的重要,作者更是以「不要成為討厭的長輩」揭開序幕,藉著那些生活中常見、卻是帶給我們無數負面觀感的鮮活例子來幫助我們進入情境,理解生命中那樣的對話迫害是多麼令人感到不適與痛苦。

也正因為我們生命中或多或少都有經歷過這些對話上的困擾,無論是被打斷、被誤解、被嘲諷取笑,所以更能感同身受。

從我們開始以身作則,學習如何好好地說話,並且讓說話成為傳達愛的重要工具。

讓許多不必要的傷痛在我們這一代就此打住,陪伴我們的孩子好好地說話茁壯,就像把愛的種子一一種下,期待這些在愛的教養下茁壯的孩子們,都能開展出燦爛的花朵,在日後因著他們有愛也足夠成熟,也能接住其他受了傷的孩子,讓整個世界更加美好。

正如作者序「用健康的話語,敲響世代的愛與祝福」,因為一場好的對談中,就足以滋養、療癒、理解彼此,幫助我們更加有愛與完整。

▌ 透過豐富而深刻的例子,引領我們同理共鳴

閱讀這本書時,常常驚嘆於作者尚瑞君總能提出平易近人的例子來契入書中所想分享的概念。

那些貼近生活的日常,與我們家長可能都會遇到的時刻──孩子不想上學、孩子的叛逆期或用語不當時刻、孩子想養寵物、孩子感到受傷等。

作者因著是二寶媽,也就都能夠一一地分享自己的例子,以及是如何陪伴孩子度過。在其中,也會夾帶一些現代社會常見的迷思或現象。比如早修,或是我們傳統觀念習慣自謙,總容易陷入「別人的孩子都比較優秀」,更多的誇獎其他的孩子,而忽略了自己孩子的優點。

而這本書的分享,從孩子剛出生牙牙學語,建議父母可以更多的讓孩子完整的表達,到叛逆期去好好地同理孩子目前的身心處境,讓自己有適度的減敏反應,而不是陷入孩子長大了變得不一樣的情緒中。

同樣擁有孩子的我,也很能體會到「因為有了孩子,而想去成為了更好的大人」,透過陪伴孩子成長,就像再次經歷童年,可以更清晰地看見過去自己的傷痛是如何形成的,也會在孩子成長期間,去學習去看更多的身心發展,期望孩子能活出一個更有愛、更自信的人生,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不僅重新映照了自己,也療癒跟完整了自己。


▲攝影:Jonathan Gallegos;來源:Unsplash

▌ 全年齡、全關係都適用的「愛的溝通表達」

這一本書定位在親子教養、親子溝通,可是細細往下閱讀,越覺得這其實是不分年齡層的一本「愛的溝通表達書」。

尤其我們這個世代,成長過程仍是受到更多的打罵教育,延續上一個世代從戒嚴時期下來,更多的管束、規定、壓抑,許多資訊也仍沒有那麼的完整流通,很多的父母即使當了父母,仍然不知道怎麼去教養孩子,只能承襲上一代的溝通表達。

其實,我們或多或少都在自己的原生家庭受了傷,心裡都還有一個內在小孩需要被理解。

很多看似攻擊的話語,背後也還潛藏著一個受傷的心,而我們透過更好地彼此理解、溝通、表達,透過書中的方法跟例子,我們都能學習如何重新看見對方,也理解許多行為背後的原因,當然也更懂得知道某些對話可能是壓抑了孩子的表達。

在我成為療癒師期間,也常常會發現很多個案只是需要能夠好好地訴說、好好地被理解就足夠。

因為太多人不知道如何安慰,往往身邊有人因恐懼害怕、悲傷時,僅僅只會說出:「不要哭、不要哭了。」其實並無法幫助那個人走出難過,只有好好地讓情緒出來,得以表達,那些傷心才有機會真的過去。


▲攝影:Ben White;來源:Unsplash


全文經 Poka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尚瑞君:做好這 7 件事,陪伴孩子一起好好長大!
►延伸閱讀:想與孩子好好說說話,先確認對方是在準備好談話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