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canva圖庫
2018年3月,日本滋賀縣一名婦女被發現棄屍河畔,沒有頭部和四肢,屍體也有一部分化為白骨了,經過警方搜查,確認是58歲的妙子(化名)。剛從護理系畢業的女兒明理(化名),是最有嫌疑可能的犯人,縱使她宣稱已與母親分居多時,警方仍持續追查、審訊,直到突破明理心防,坦承犯罪。
為什麼明理狠心弒母呢?
「我打倒怪物了,總算可以鬆一口氣‧‧‧‧‧‧」「我和母親的心結,是多年來的積怨造成的。」「非要等我們其中一方死亡,這一切才會真正結束。」「我總算不必再恨她,也不必再被她憎恨了。」明理承認殺害母親之後如此自白。
妙子在明理剛出生的時候,就想把她栽培成醫生,在養育她的過程中,所有的教養方針也幾乎是遵循著這個目標前進。身為母親,望女成鳳的心情很難避免,只不過妙子投射在明理身上的期待,遠超過孩子可以承擔的程度。
明理五歲就被送進英語會話教室,從小學五六年級開始,被要求每天做「報告」,方便妙子確認她的學習狀況。妙子不只看重女兒的教育,管教方式也特別嚴厲:「考試只會出上課教過的東西,有認真上課好好複習的話,考一百分是應該的!沒考到一百分代表妳不夠努力。」
▌ 母親對成績的執念,悄悄在明理心中,埋下動手弒母的種子
對明理而言,母親對成績的執念已經難以令人負荷。在母親眼中考試考不好是一種「罪惡」,犯法的罪人必須接受「懲罰」。這樣高壓的生活,明理忍受了數十年之久。
直到悲劇發生之後,明理才覺得鬆了一口氣:「為了擺脫母親的束縛,我才犯下了罪行。我的行為絕對得不到母親的原諒,但我想用餘生來懺悔。真的很對不起。」
齊藤彩是共同通信社的司法記者,她特地到監獄拜訪明理的理由,是明理的這句話:「我想擺脫母親的束縛。」在齊藤首次見到明理時,實在很難想像她犯下的罪行。明理的筆跡端正,且幾乎沒有錯字,這樣的文學造詣,明理將之歸功於「母親的教育」。
許多人會先入為主的以為殺人嫌犯都是凶神惡煞的樣子,但擔任司法記者多年的齊藤,卻見過許多溫和細膩的人,明理就是其中一個。齊藤與明理而後又會談與通信了幾次。齊藤只好奇一件事:「為什麼這樣的悲劇無法避免呢?」
有些父母太熱中子女的教育,並且投入龐大的心力,只為打造最良好的念書環境。但同時,也有太多父母將過分的期待加諸在子女身上,孩子忍受的壓力,有苦難言。很多家庭都有類似明理的問題,在立意良好的基礎下,互相傷害折磨。當然,很少家庭會發生殺人害命的悲劇,但並不代表衝突的導火線不存在。
▌ 30封記者與明理的書信交流,完整記錄了這段無法重來的悲劇
齊藤將與明理的30封書信交流,以及母女間的簡訊對話寫成《母愛的枷鎖,女兒的牢籠》一書。抽絲剝繭之下,母女之間的種種遭遇與回憶一一曝光‧‧‧‧‧‧對明理來說,母親是無法掙脫的束縛,是囚禁她整個人生的牢籠。
「過去妳走在母親安排的路上,未來請走出妳自己的人生吧。」法官在最後審判時如此對明理說。
長久以來,明理以為沒人了解自己的痛苦,沒想到裁判長和國民法官都懂。
本書於日本出版後,震撼的社會事件引發現象級話題,日本書評網站讀者溫度計上千則書評留言,針對童年傷害、過度教養、情緒勒索、求助管道,讀者寫下各種感想,並寄予獄中女兒無限的祝福。該書的序章及相關訪談中記者齊藤提到,為何要將明理的故事公諸於世呢?這是她跟明理的共識:「已經犯下的罪孽無法抹滅,明理只能用剩下的人生悔過。世上有無數父母和子女正為彼此的關係所苦。她希望用自己的教訓,讓他們引以為戒。」
推薦人作家陳名珉表示:「這本書讓我們看見了巨大人倫悲劇背後的慘痛真相,但如果我們只是讀過看過嘆息過,一切都不可能有所改變。明理入獄時三十多歲,出獄時也是四十歲的人了吧?法官判決時說,贖罪後,請走出自己的人生……這在我們來說如此理所當然的事,對她而言,卻要花四十年的力氣才能走到。衷心祈禱,如此悲劇不會在任何人身上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