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派》:餘生請豁達又氣派地活成喜歡的自己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自成一派》:餘生請豁達又氣派地活成喜歡的自己

《自成一派》:餘生請豁達又氣派地活成喜歡的自己

攝影:Nghia Le;來源:Unsplash

當目光來到張曼娟的《自成一派》最後一頁時,身邊的喧囂彷彿嘎然而止。一股如同熟成果子般成熟的韻味在我心中悄悄發酵,雖然我未曾經歷過作者之於人生中的種種際遇,但那番豁然開朗與藉由他人生命產生的共鳴,著實令我感動得有些難以言喻!因為知道在這個世界上肯定有人能夠與自己互相理解,也明白了今天與餘生都要努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正如同張曼娟在書末的那段話——「如果今天是餘生,我想要更多快樂的笑聲;想留在喜歡的地方;想看見心裡在乎的人;想嗅聞世界的氣味,想跟自己說謝謝。」

不是世界虧待了我們,而是我們苛薄了自己

自從歷經了骨髓移植手術後,我總覺得自己的心境上一瞬間像是來到了中年,也像是終於願意回首去找回自己的赤子之心。因為手術的過程實在辛苦,也承受了許多疼痛,愛我和我愛的人都為著我的病痛受苦。於是乎,我決定——若有機會重生,勢必得珍惜地活,把過去因著委屈而捨棄自己的那一部分,一片片地再撿拾回來!我渴望用心守護內心的感受,並活成飽滿的自己,我想要「自成一派」霸氣地活。當我試著成為書中作者所說那樣豁達、自在、溫暖又氣派的大人,我才赫然驚覺一直以來想要老天爺賜給我的勇氣,似乎一點一滴正從心底滋長出來。

本書像是在回應我的心靈深處的呼喊,我們都知道生命只能活一次,有時卻總在與自己錯過!「並不是世界虧待了我們,而是我們苛薄了自己。」我翻閱著本書點頭如搗蒜地讀著,並開始思忖——對啊!為什麼年輕時的自己總對自己如此「苛刻」?我小心翼翼地不想成為害群之馬,而把自己縮得小得不能再小?察言觀色到只敢吐露大人想聽的話語……,就這樣好多年過去了!即使我隨著歲月又往大人的路途邁了步伐,卻怎麼樣也想不起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人」模樣。

我們可以是特別的小灰兔

猶記國中時,訓導處組長在炎炎烈日下跟全校的孩子說了一個故事——在一片白雪皚皚的雪地中,有一隻喜歡出風頭的小兔子,牠把自己的毛染成了灰色。於是當獵人來的時候,遠遠地就看見小灰兔在雪地中奔跑,並一箭就把小灰兔射死了。其他的白兔因為很合群,也不特別突出,所以免於被射殺。這個故事一直讓我記了好幾年,並矛盾地想著究竟在何時要選擇鶴立雞群?何時又要懂得隱藏自己呢?當年智慧未開,理解力有限,我總覺得教官要我把我們都變成一樣的人,這樣才好管理。

一直以來,身為乖乖牌的我,藏著內心的倔降與不安的靈魂,走著被多數人「認同」的道路。因為我好害怕,若一意孤行走自己的路,會不會成為小灰兔的下場?直到有天我終於意識到——如此「聽話」的自己,依然會有人不喜歡,也仍然無法得到所有生命中所有的和解,但就這樣死去的話,我知道自己將會充滿遺憾。

我總覺得張曼娟的作品之所以能有一群死忠粉絲擁護著,是因她總說著自己想說的話,從《我輩中人》、《以我之名》到這本《自成一派》皆毋須譁眾取寵地去表態博取讀者的愛聽;也不必圖謀自己的話能滿足他人未知的期待,就這樣她一派優雅地說著:「如果這是你想走的路,不要懼怕,風再大,只能吹落你的帽子,吹不掉你的頭。」

每一天都值得期待

「不管好的、壞的、快樂的、悲傷的、都很真實!」作者的文字也是如此。當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品味著書中那段文字——「我們不一定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麼工作,也不見得能從事真正喜歡的工作,然而,充滿樂趣與意義的工作卻是無處不在的。每一天都值得期待,我們期待的也不見得只是工作。」逗留在張曼娟文字中的美感與深意之中,我腦海生成了一個畫面:黃澄澄的葉子隨風飄落,每一片都像靈活且優雅的舞者,葉子偕同著風,它們在空中跳了一場華麗的華爾滋,便不疾不徐地降落在地面上謝幕……。這一幕是我第一天開著車到公司上班親眼目睹的場景,美麗得實在好不真實,但也勾勒出我最初踏入職場的初衷與期待,想當初我是那樣子的滿懷喜歡,那不單單僅是對於工作,更是獻給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我去擁有各種喜歡的理由,喜歡生活,喜歡所遇見的人、事、物,更重要的是——喜歡自己。

讀著曼娟的字,深感敬佩她在教書、寫作上洋溢著才華與熱情,本書分享了諸多她成為長年照護父母的長期照顧者心情。字裡行間,我讀懂了自己,並不企圖成為她或任何人的翻版,我想這便是作者寫作本書最大的成功!書中自有一股力量推動我去相信自己,坦誠脆弱、壓抑與痛苦,不假裝堅強,方是變得勇敢的第一步;不執著於他人給出的和解,方能先與自己和解;不讓任何定義框架自己,方可感受生命本質的存在,走自己的路,跌倒也好,冒險也罷!就讓所有的挫敗標記出勇於嘗試的信心。此刻起,讓我向內尋求平靜,而非過份地向外求同,在軟弱中學會謙卑,在受傷的經歷中破繭出待人的溫柔。

全文經  Lily Chen 授權轉載

►相關書籍:天下文化《自成一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張曼娟 著
►延伸閱讀:「我是為你好。」其實是在否定你的孩子!?
►延伸閱讀:我不是不努力,只是做不到你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