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點正能量?NO!人生又不讚!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來點正能量?NO!人生又不讚!

來點正能量?NO!人生又不讚!

攝影:Gerd Altmann;來源:Pixabay 

天啊親愛的,
往好處想就對了!
Just be positive!

 

如果保持正向有那麼神,天下就太平了。還是容許自己去體驗各種情緒吧!無論開心或悲傷,都是身而為人會有的感覺啊!


「會有那種負面的情緒和抱怨,都是因為『不知足』啦!」
「你要往好的地方想啊,就不會那麼憂鬱。」
「你這樣就難過想不開?你要是我的話,早就死好幾遍了啦!」

帕作為身心症病友的友人,加上喜歡陌生開發,朋友各色各樣;上面這些話,是著名主持人對憂鬱症患者的評斷,以及躁鬱症朋友的家人對她說的話。

或許上述列舉的話過於偏激,但看起來溫柔的話,也不見得殺傷力比較小;周遭的朋友和正向力心靈雞湯書籍,就可能這麼說:

「你要多笑一點,這樣才會討人喜歡呀!」
「你要告訴自己『沒事』,久了就會沒事的。」
「每天早上看著鏡子,練習說『我很好』,慢慢就會有自信,漸漸變得更好喔!」

如果你覺得這些話沒問題,那或許我接下來說的話,會讓你覺得很尖銳,反之,如果你已經感覺到不適,接下來我跟惠特妮‧古德曼的想法,大概會讓你覺得相遇恨晚。

以上條列的句子,無論極端或口氣溫和,其實或多或少都缺乏了同理,以及對於當事人最重要的「綜合因素考量」。比方你叫憂鬱症的人要往好的地方想,就等於叫麻瓜去闖9¾月台──對方就是沒有那個條件或能力,你們的對話和期待只會平行和落空。

惠特妮‧古德曼(Whitney Goodman)是一名認證心理師,掌管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的一間私人治療機構,更在Instagram上擁有近60萬名粉絲;她致力於轉化群眾談論心理健康的方式,讓人們能夠更淺白地理解心理健康相關的內容,而《哇!人生超讚der!(才怪)》這本書,比起本身的類別「心理勵志」,我更同意《華盛頓郵報》的點評:這本書已經不再只是「心理勵志」,而是能夠「改造社會」的作品了

這本書的精隨,就在於「有毒的正向力(Toxic Positivity)」的危害,以及可以如何面對它。

有毒的正向力,將人們的周遭形塑成一個超大型的煤氣室,告訴每個人「正向思考連結美好生活」、「樂觀積極有助於提升效率和交際關係」、「對目標抱持正面期待能吸引好事發生」等等。這些話語不總是有錯,但它們被推上神壇,產生一種極大的「排他性」。

舉個例子,在距離現在不久的近代史中,精神疾病、身心病患和殘疾人士,在達爾文的物競天擇、前代的優生學主義,還有未發展完全的醫療體系下,被視為「拖垮群體」、「危害群體利益」,甚至是受到天譴的存在,諸多殘忍可怕的「治療」往例及「社會制裁」,族繁不及備載,彷彿意願不能選擇的疾病,就代表了身上的「紅字」註記,代表你的「生命失格」。

等到人們逐漸對科學醫療有更新的認識,正向、吸引力法則,還是使諸如《秘密》(the Secret)或是「吸引力法則」之類,標榜積極正能量的書,暢銷熱賣。而在巨大的社會氛圍影響下,不只有幸「健康正常的普通人」,對樂觀正向之路津津樂道,「悲觀非主流的『其他人』」,也開始對自己的想法抱持疑懼──「我生病,是不是因為我太悲觀呢?」「如果我天生不是這樣的,如果我能改變自己的取向,我是不是就會獲得幸福呢?」「我,是不是被自己搞砸了呢……。」

放棄追求幸福吧!世界上並不存在名為幸福的終點。
你需要被討厭的勇氣,更需要擁抱負能量的決心。

 

被人當作負能量人、以此自我厭棄當然很不愉快;但作者惠特妮主張,這世界上並沒有所謂「負能量人」,他們可能是沒有安全感、身處痛苦、經歷極大創傷,或是不知道他們其實也可以有「好的情緒」;沒有人需要因此被排斥,或是拒絕理解。只不過惠特妮也指出,對於那些會傷害到你界線、讓你感到高度不適的人群,大家還是可以下判斷保護自己和遠離的。

如果能夠幸福,卻偏要走地獄道,那就是對方的選擇;但如果有能力有意志,有多少人會想要往煎熬與悲鳴之中走去呢?

「我好累,我不知道怎麼辦。我很努力了,救救我……」

當我朋友哭著對我這麼說的時候,我真的沒辦法說出:「嘿,笑一個吧。快樂點嘛。」

這本書不是一本要求你絕對遵守要求的書,但至少能成為一種方向或索引,讓對「正向力」抱持觀望態度的你,有新的思考空間,也讓懷抱正向力,大肆宣傳它卻偶爾碰壁的你,看看不同的世界。

如果要在群體中生活,不可避免地要與他人建立連結;而當我們展示自己最脆弱柔軟的一面讓其他人碰觸,最要不得的就是被攻擊、忽視,或是曲解調笑。

脆弱的一面,通常跟創傷經歷和重大的失去有關,而這不是「敷衍」或是「正向的思考」就能解決的。有些事並不是為了考驗你才發生的,真的會發生你無法負荷的事;也不是每件事的發生都有其意義,有些發生的事,在當下真的毫無道理可循。

為了和他人建立關係,也為了理解他人,我們或許可以試著接受「可能被討厭」的疑慮,也在對別人下「抱怨鬼」、「負能量狂人」的評斷之前,先好好傾聽與訴說。

最後,特別提提「抱怨」。「抱怨」是一種有效展示自己「需求」的方式,也有可能讓人覺得很煩;但如果你的抱怨是為了提出訴求,有意識地去進行改變,說不定覺得你煩人的,是坐享漁利的既得利益者呢。有許多事情是雙面刃,但更多事是發生在兩個以上,甚至十個以上的綜合因素,才催生最後的結果。

祝福每個人都有能力選擇善良,成為良好的訴說與傾聽者!

 

全文經 瘋狗少女帕_DaffyPaya 授權轉載

►相關書籍:今周刊《哇!人生超讚der!(才怪):高人氣心理師的9堂課,拯救你遠離有毒正能量,找回面對現實的勇氣》,惠特妮‧古德曼 著
►延伸閱讀:《別想了,好好生活吧!》擺脫無限循環的過度思考,掌控自己的心緒方向!
►延伸閱讀:樂觀像酒,你得理性享用──關於《正面思考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