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總是對媽媽發火?──為總是受傷的母女之間所提出的「治癒計劃」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我為什麼總是對媽媽發火?──為總是受傷的母女之間所提出的「治癒計劃」

我為什麼總是對媽媽發火?──為總是受傷的母女之間所提出的「治癒計劃」

Photo by Tim Cooper on Unsplash

母親與女兒之間的情緒臍帶

一位四十幾歲、育有兩名孩子的家庭主婦金智妍,常常與娘家媽媽講電話,說小孩都長大了,生活有點空虛,想要跟娘家媽媽撒嬌。問媽媽今天如何、說說孩子在學校的事情、先生的事情,聊天的時間過得很快,聊完所有想說的話,獲得媽媽的關注之後,會非常開心。可是,每當要掛上電話之際,總是會有一點點點不舒服的情緒,原來是因為媽媽總是會在聊完之後、掛電話之前說:

「妳有減肥嗎?」
「我就說妳不要總是呆在家裡,去找點事情做吧!」

幾十年下來,她已經熟悉娘家媽媽這樣的邏輯劇本,但內心還是覺得很受傷,每一回她掛上電話,都會下定決心再也不打電話回家,但每回想起媽媽時,總是又會打電話給媽媽。

三十幾歲的首爾上班族女性韓英希,認為她的媽媽對自己很執著,工作忙碌的英希每一回看到手機上出現媽媽兩個字的時候,都一定會歎一口氣,所以只要看到英希看著手機的表情,就能判定一定是她在鄉下的媽媽打來的電話。

媽媽的電話內容總是相當一致說著「妳為什麼都不打電話回來?」、「跟媽媽講電話怎麼這種聲音?」、「發生什麼事情?」,或者是「妳都不會想媽媽嗎?」、「妳這個女兒怎麼這麼自私?」、「別人家女兒都會撒嬌什麼的,妳怎麼就是不會」,每一通電話都是以埋怨自己命不好做結,對於英希來說,媽媽的電話就像拷問一般,總是要能開心的說話才可能真的常常講電話不是嗎?明明學生階段,自己的媽媽是人人稱羨的媽媽⋯⋯她實在是不懂媽媽要的是什麼?媽媽到底是希望自己做些什麼?

智妍對於娘家媽媽的情感,就是我們所謂的「愛恨」,既帶著喜愛、懷念的心情,卻又帶著委屈情緒,兩者共存。而英希覺得媽媽的「吃飯了嗎?」的詢問相當不耐煩,這又該如何解釋呢?對於英希來說,「吃飯了嗎?」不單單只是一句問好的話,而是長久以來與媽媽累積的情感,讓英希對媽媽的每一句話,都難以只看字面意思,英希跟媽媽之間,有著難解的情緒臍帶,沒有一種理論能夠說明這種情感。媽媽與女兒之間,這種滿載著愛恨的情緒臍帶,不只發生在智妍與英希身上,幾乎所有的女兒都有相同的情況。

親密感與尊重感之間的關係

情緒臍帶不僅會發生在媽媽與女兒之間,媽媽與兒子之間也會出現,爸爸與子女之間也會有,當然,不僅父母子女之間,夫妻之間、戀人之間,或是朋友、同事、兄弟姐妹之間也可能會出現。多種「情緒臍帶關係」的共同點就是親密感極為深厚,但卻沒有尊重。

所謂親密感,是指情感有多接近,也可以說是物理上的距離,舉例來說,像是家人之間的生活空間很近、職場上同事之間的工作場合很近。而在關係中的親密感,則是超越「物理上有多近」,專注在「情感上有多接近」,也就是「有多親」,換句話說就是在親密關係中,越親近、越理解彼此、喜歡彼此、懂得彼此,知道何時該提供對方需要的關係。

人際關係還有尊重這一層面,一個人「有多守護彼此特定的領域」,彼此都有獨特的存在,所謂尊重心,就是理解與承認那個人獨特的樣貌。沒有尊重的關係,會任意踐踏他人的領域,舉例來說,會用自己的想法規範他人、或是否認對方珍貴的想法;希望對方照自己的想法、或是告訴對方時完全沒有該有的尊重態度。在尊重的關係中,會彼此承認對方、相信對方,和對方在一起時,能夠感受到信任。

親密感與尊重感,若以空間來比喻,可能會更容易理解。所謂親密感是兩個空間的距離,而尊重感則是有多守護彼此的空間。在親密與尊重的關係中,雙方的距離越近,越能守護對方的空間,像是共同使用宿舍的情況下,不會侵犯個人領域的床、衣櫃,或是住在同一公寓內,一同使用客廳與廚房,但會尊重個人私領域空間的房間。

親密卻不尊重的關係,是就算生活在同一個家中,也會隨意出入他人空間,隨意打開他人的衣櫃,當有喜歡的衣服時,問都不問就穿走,書桌抽屜內的筆,也不說一句就拿走,以及隨意偷看對方的日記,或是一進房間發現自己的書桌移位了。這都是親密卻不尊重的態樣。

不親密的關係,可以比喻為空間上遙遠的關係,在人際關係中,就算物理距離遙遠,也會產生侵犯對方生活領域的情況,企圖干涉不親密他人的人生,我們常用「雞婆」一詞來形容,而近來出現許多就算不見面,也可以侵犯不親密他人的領域的情況。

解開情緒臍帶最快的方法

親密卻沒有尊重關係下,會形成情緒臍帶,而這會出現在所有的人際關係中,然而媽媽與女兒之間的情緒臍帶,更受矚目的原因在於媽媽的存在,原本就有特別的地位與角色之故。

家族共同體是人們出生來到這個世界,學習人際關係的第一個場所,是沒有其他場所可以取代的人際關係學習場域。媽媽則是這個家族共同體的中心,負責激勵獎勵子女、分享親密關係的存在,更不用說女兒將來也會成為下個世代的媽媽。

是否能從最親密的媽媽身上學習到尊重,對女兒來說非常重要,就如同能否向母獅子學習涉獵的小獅子一樣,差異極大,再者,當成為母獅之際,那些自己沒有擁有的能力,是無法傳授給小獅子的。

女兒長大後,會將自己與媽媽的情緒臍帶,複製到與子女之間,就這樣媽媽傳遞給女兒,女兒長大後成為媽媽又傳給自己的子女,形成代代相傳的關係,因此媽媽與女兒之間的情緒臍帶,比其他關係更重要。

這就是我們為何要關注媽媽與女兒之間情緒臍帶的原因,女性們首先整理這些如海草絲的情緒臍帶,才能快速解開韓國社會蔓延已久的情緒臍帶問題,當整理出那波濤洶湧的情緒臍帶之後,內心就會更為堅強,能與配偶、子女就能成立一健康的家庭,共同創造一個正常的社會。

本文摘錄自凱特文化《我為什麼總是對媽媽發火?:別再糾結了,斷開情緒臍帶吧!》

►延伸閱讀:媽媽,怎麼可以討厭自己的孩子?
►相關書籍:凱特文化《我為什麼總是對媽媽發火?:別再糾結了,斷開情緒臍帶吧!》. 梵娜、朴範埈  著

開根好_我為什麼總是對媽媽發火_凱特

https://www.facebook.com/hi.square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