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際」的困擾:為什麼我們寧願花更多的錢在沒必要的事物上?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邊際」的困擾:為什麼我們寧願花更多的錢在沒必要的事物上?

「邊際」的困擾:為什麼我們寧願花更多的錢在沒必要的事物上?

攝影:Caleb Lucas;來源:Unsplash

成長的過程中,也許某些事情你並沒有全力以赴。例如:你可能曾經翹掉壘球練習,練鋼琴的次數也比原本預計的少。老師、教練或家長可能會把你拉到一旁告誡:「任何值得做的事情,都該做好做滿。」如今你還是喜歡打球和彈琴,有時也希望當時聽進長輩的話,在這些活動上花更多時間。

然而,經濟學家認為這句格言毫無意義,你也不必因而責備自己。要了解經濟學家為何這麼想,就得探討他們對邊際主義(marginalism)的看法。

亞當.斯密(Adam Smith)在18世紀撰寫他的經濟學著作時,一直努力思考「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之間的悖論。為了說明,且讓我們比較水和鑽石。水是生存不可或缺的物品,具有巨大的使用價值;鑽石是浮華的裝飾物,顯然不是生活必需品。然而每盎司的鑽石價格(即其交換價值),遠高於水的價格。亞當.斯密想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差異?曾困擾亞當.斯密的問題,現在每位大學新生都可以在經濟學導論第一章找到解釋:他未能區分總效用和邊際效用(marginal utility)。這兩個概念的洞見,在19世紀後期改變了經濟學。邊際主義帶來的革命性成果,時至今日已成為個體經濟學的基本框架。

什麼是邊際主義?

經濟學家認為,我們在生活中做出的多數選擇,都是邊際上的問題。

你沒有鑽石仍可存活,但沒有水就會死。因此,經濟學家會說:「水的總效用或總的滿足感超過鑽石。」然而,我們很少會面臨這種全有或全無的選擇。除非身處即將渴死的情境,否則所有人都寧願獲得一盎司鑽石,而不是一盎司的水。換句話說,某物品的邊際效用,取決於我們已經擁有多少項物品。儘管我們消費的水,在第一個單位時具有龐大的價值,到了最後一單位時卻沒什麼價值。每額外增加一單位消費帶來的效用(也就是其在邊際上的效果),會隨著消費的增加而減少。

即使我們視鑽石為愚蠢和虛榮,仍願意獲得一顆鑽石,因為出售一顆鑽石可換取多過一桶的水。由於人們這樣想,因此每盎司鑽石的價格會比水高;再者,鑽石稀有又難以獲得。由於價格高昂,許多人選擇根本不購買鑽石,其他人則會買下一定數量後停止購買,即使他們仍舊非常想多擁有一顆鑽石。因此,實際消費選擇不僅反映人們的核心價值觀或偏好(水比鑽石更重要),還反映了商品的相對稀少性。這些消費選擇顯示出人們如何權衡手邊機會的邊際效用和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

在經濟學中,邊際一詞通常會再搭配另一個詞:邊際收益或邊際效用,是增加一單位商品的消費或服務後,增加的滿足感邊際成本,是增加一單位商品的生產或服務所需要的成本;邊際稅率,是一個人因增加一美元的收入,而必須向美國國稅局額外支付的金額;邊際儲蓄率,是在額外增加的一美元收入中,選擇要增加儲蓄而非支出的金額。

邊際主義和機會成本都來自相同的概念。生產某商品的邊際成本,即是其機會成本,因為機會成本是放棄其邊際替代方案能帶來的效益(或被放棄的邊際效益)。

邊際主義的代價

邊際主義對成本的斤斤計較亦有其代價。對於最深思熟慮的經濟學家來說,這種代價顯而易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Kenneth Boulding)曾經對非常不浪漫的邊際主義喟然嘆道:「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的女兒嫁給經濟人,一個會計算每一筆成本並要求每一筆回報的人,因為此人從來沒有被瘋狂的慷慨或不計後果的愛所折磨。」

邊際主義也不怎麼有英雄氣概。軍人訓言:「不必質疑,赴湯蹈火,死而無畏。」這與經濟學家的世界觀相去甚遠。聖方濟各(Saint Francis)的祈禱詞也是如此:「付出而不計算成本,努力而不求回報。」由於經濟計算通常非常有用,儘管用途眾多,習慣採用邊際主義和機會成本的眼光看待世界,可能會讓我們忘記:專心致志雖然並不常見,卻可以產生巨大的成果。若社會中沒有全力以赴、矢志不渝的人,就容易忽視人類在各方面的高貴情操。

法國思想家亞歷西斯.德.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指出:一個民主、平等的社會,很快就會對全力以赴的人課徵不必要的稅款。在貴族社會中,關係緊密的工匠社群會尊敬最熟練的人;在齊頭式社會裡,沒有人會從優越的世襲地位中,學會怎麼欣賞極其精良、耐久的物品。取而代之的是,許多人的欲望超出自己能力所及,寧可感到不滿足,也不願放棄自己的物欲。工匠和藝術家很快就學會保留自己的力量,維持平庸,遠離自己藝術創造的極限。

美國夏洛蒂鎮的木匠大衛.拉馬扎尼(David Ramazani)幸運地得到富有投資者的青睞,要求他打造一張漂亮的辦公桌。拉馬扎尼發現一塊約180公斤(400 磅)重的核桃木,寬190公分、長274公分、厚5公分。書桌製作完成後,他花了50個小時,在木頭表面親手塗上23 層能製造出古董光澤的保護油。酸痛的肩膀使拉馬扎尼夜晚難以入睡,但能發現那深邃的美,讓他非常喜悅。他表示:「這張桌面是我見過最美麗的木製品,……我不可能做出更完美的作品了。為其他人工作時,最讓我無法忍受的事情是,他們總試圖限制我投入的程度。我只能偷工減料、匆匆忙忙地完成作品。

一個完全獻身於哲學、藝術或上帝崇拜的人,不需要邊際主義。然而,他仍舊必須管理自己的時間和資源。食物對他而言並不是目的,只是必須滿足的需求,才能繼續他視為有價值的創造活動。

本文摘自今周刊《放手去活:領導大師葛史密斯的一對一教練課,協助你降低懊悔,活出自我實現的無悔人生》,馬歇.葛史密斯、馬克.瑞特 著

►延伸閱讀:一人之力可擎天?徹底翻新我們的工作及生活方式-《貝佐斯經濟學》
►延伸閱讀:「停滯」的危機,物價上漲有這麼嚴重嗎?
►延伸閱讀:《救火》:2008金融海嘯不可淡忘,因為大火最終都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