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水逆啦,之後會好轉的哈哈。」小心,數學要來打臉你了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我現在水逆啦,之後會好轉的哈哈。」小心,數學要來打臉你了

「我現在水逆啦,之後會好轉的哈哈。」小心,數學要來打臉你了

攝影:Dan Cristian Pădureț;來源:Unsplash

不會用到數學,為什麼還要學?

我很喜歡問同學一個問題:不包含幼兒園和研究所,你們從國小到高中,至少學了12年的數學,有沒有曾經懷疑,不知道為什麼需要學這麼久的數學?
當然,會有不少同學抱怨:「我只要簡單的加減乘除就夠了,為什麼還需要學到三角函數、微積分?日常生活根本用不到這些數學原理!」
我坦承:「對,不會用到,應該不會。」聽到這個答案,同學就更疑惑了:「既然不會用到, 那為什麼需要學這麼久的數學?」

關於這個疑問,我都會告訴同學一個祕密:事實上,數學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大絕招」!

數學不只教你算,也教你人生過得更好

我聽過一個很棒的類比:「學習數學,就像你在做重量訓練」。像「舉重」這個動作,目的不是為了「哪一天可能被 100 多公斤的重物壓到,讓人能把重物舉起來」,而是在不斷強化訓練的過程中,讓肌肉變得更強壯,如此一來,進行其他的運動時就不容易受傷,也可以更輕鬆的做出想要的動作。同樣的,學習數學是為了「鍛鍊邏輯思考能力」,讓人可以更輕鬆解決其他學科或日常生活遇到的問題;數學要教給我們的,絕不只是加減乘除的運算能力而已,而是一種「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態度與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邏輯」「表達力」

既然聊到了表達力,我們也常說「數據會說話」,但如何讓它說得好、說得讓人印象深刻,就需要活用數學力來表達;簡單來講,即便是最簡單的數字,也可以透過表達方式不同,讓同一組數據產生完全不同的感受。

舉個例子:如果你想跟別人說明「臺灣的牙醫診所非常多」,假設原本是這樣描述:「你知道嗎?臺灣的牙醫診所竟然高達 6,600 間。」老實講,一般人其實沒有什麼感覺。若想讓對方聽了很有感,你需要讓數據跟他的生活經驗產生聯結才可以。所以你能試著這樣描述:「你知道嗎?全臺灣的7- ELEVEN 總共有5,336 間, 而全臺灣牙醫診所超過了6,600 間。」這時聽眾感覺到牙醫診所比 7-Eleven 至少多出1,300 間,大腦就會自動理解到「臺灣牙醫診所非常多」的具體事實。

我們都清楚知道,不是數學不好理解,是我們理解不好數學,所以才會學得艱難、用得茫然。但數學是你解決問題時,在思維上不可或缺的輔助,這才是需要學數學這麼久的原因。如果只把它當作「考試科目」、「拿分數的工具」,就好像拿了頂級配備的智慧型手機,最後卻只用來打電話,真的太可惜了。

我相信沒有數學思維,人生仍然可以過得很好,但我更相信──如果有數學思維,人生一定會過得更好!

大數法則,預測人生的水逆!

每次教機率的時候,我很喜歡問同學一個問題:想像一種情況,今天已經連續拋出20次正面,下一次拋出正面的機率比較高,還是拋出反面的機率比較高?有不少同學回答「正面」,原因是可以連續拋出 20次正面,這個硬幣一定有問題,所以要繼續選正面。但是更多人會選「反面」,原因是前面已經連續出現20 次正面,這次總該出現反面了吧?這種想法符合直覺,但剛好犯了典型的「賭徒謬誤」

賭徒謬誤
什麼是「賭徒謬誤」?賭徒謬誤不是只有賭徒會犯下的錯誤,它屬於「機率謬誤」。很多人對機率都抱著錯誤的想法,認為這之中會有「補償作用」。這樣的概念,是由於我們習慣認定某件事情發生了很多次,因此接下來不太可能發生;或者是我們習慣認定某件事情很久沒發生了,因此接下來很可能會發生。

如果以拋一枚正常的硬幣來講,賭徒謬誤會認定正面朝上的結果出現愈多次而且具備連續性,下次拋出正面的機率就愈小,拋出反面的機率就愈大。你可能會很疑惑,難道不是嗎?當然不是,因為每一次都是「獨立」的,也就是上一次的結果不影響下一次的結果。換個方式來解釋,硬幣沒有記憶,所以上一次丟出什麼跟下一次無關,所以出現正面和反面的機率都是各1/2。大數法則也告訴我們,「整體並不需要通過補償來對局部產生作用」。

哇,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假設連續出現 20 次正面之後,又拋 1,000 次硬幣,可能共出現了 501 次正面,499 次反面。這時再計算一下正面跟反面出現的機率,會發現:兩者都非常靠近1/2,沒有任何補償。再用一個我聽過很不錯的類比來說明:當你把一湯匙的糖直接放入嘴巴裡,會感覺非常的甜。可是如果把糖放入一大桶水裡,攪一攪再喝,幾乎嘗不出甜味。這難道是因為另外添加了苦的東西去中和掉甜味嗎?當然不是,也不需要,因為一桶水的量足夠多,多到甜味不明顯了。

所謂「大數法則」指的就是,不需要對已經發生的情況進行補償,而是利用大量正常的數據減少部分異常數據的影響;當正常數據愈來愈多,異常數據的影響就愈來愈小,最後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否極不一定會泰來
《三國演義》開頭揭示,「舉凡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話亦頗有大數法則的味道。其實人生也就如此,有時我們遇到很糟糕的事情,感覺自己的生活充滿水逆,然後朋友安慰你「否極泰來」。但嚴格來講,無論是命運艱苦的感覺或旁人的安慰,都並不精準。尤其是「否極泰來」這句話,更容易讓人產生錯誤的期待;接連不斷的「否」,再面臨的不一定是「泰」。所以不要不做任何努力就許下雄心壯志,期待自己能一下子躍進,最後通常落空。

數學雖然不是生存的必需品,卻是讓生活價值觀更踏實的必需品。大數法則正提醒了我們一件事情,雖然人類不是硬幣也不是骰子,有可能發生超乎預期的驚喜表現,但在不改變任何要件的情況下,往往都是正常發揮居多啊!


本書作者為臺南市「SUPER教師獎」高中職組首獎得主黃光文老師,不僅透過魔術、桌遊、營隊各種方式行銷數學,這次更帶你從生活裡體會數學思維,在數學中洞見人生課題。現在的你,依舊害怕數學、不熟悉數學,甚至恐懼數學?就讓光文老師引路,帶你用數學為人生大開外掛!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誰都可能呼攏你,但是數學不會:SUPER教師引路,讓人生開外掛的38則思考筆記》,黃光文 著

►延伸閱讀:沒有誰生來就懂數學,用成長型思維開啟孩子的無限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