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這樣聽!克服聽力阻礙,解鎖超能力!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大腦這樣聽!克服聽力阻礙,解鎖超能力!

大腦這樣聽!克服聽力阻礙,解鎖超能力!

攝影:AMIT RANJAN;來源:Unsplash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述了兒童養成環境中的聲音、詞彙,對於他們將來成長所產生的可能影響;為了進一步說明這些限制、讓人們理解「無聲」中隱藏的巨大衝突和潛力,這篇文章將會專文講述自閉症患者的聲音接收情況,並導出語言障礙者常常被忽略的優勢和天賦。


我們之所以沉默——泛自閉症患者的寂靜之聲

父母通常最先發現的狀況,包括孩子對聲音有不正常或不適當的反應。例如自閉症兒童通常對聲音非常敏感,或者對聲音沒有反應——尤其是那些通常能引發強烈反應的聲音,如對母親的聲音沒有反應。

有些自閉症兒童到了年紀很大時才開口說話,或是完全不說話;有些自閉症兒童的溝通障礙原因,包括難以理解或難以說出語言中可傳達意圖、感動和情緒的聲音元素。

對泛自閉症患者來說,理解別人說出的字詞可能不難,但他們可能無法擷取弦外之音或其中隱含的意思,如情緒或字面之外所傳達的意圖。舉例來說,他們可能聽不出生氣或嘲笑的意思。至於他們說話的時候,可能會明顯缺乏常見的音高和節奏變化。

泛自閉症患者說話的聲音聽來可能很單調,像機器人在說話似的,唱歌也唱不好,或者以異於常人的方式使用重音。總而言之,在語言的理解和製造方面,無法擷取語音中的韻律(譯注:相當於「語氣」)所提供的線索可能會導致他們在建立社交連結時遭遇挑戰。

泛自閉症患者普遍在語言上遭遇困難,若想幫助他們社會化發展,這是一個很明確的著力點。「他們腦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盧叟(Nicole Russo)對泛自閉症兒童的聽覺神經系統進行研究,尤其注重在韻律感知的部分。說得具體一點,就是對音高的感知。在英語中,說話的音調跟語氣可以傳達情緒(高興/悲傷/生氣)和意圖(陳述/提問/諷刺)。是否由於對音高的處理能力很差,導致某些泛自閉症患者難以理解語言字面之外隱含的意思呢?

我們透過語調的變化,製造了由子音與母音組成的音節,讓它們聽起來像是在陳述事實或提出疑問。當我們對泛自閉症學齡兒童播放這些音節時,通常會發現他們的聽覺反應不像正常發展的同齡兒童一樣,會緊密跟隨音高的變化註解。在某些案例中,泛自閉症患者之所以在韻律上遭遇困難,根源可能來自聲音-腦部之間的關係。

*註解:當我們在提問時,語言的音高會提高。聽覺神經反應通常會跟隨語音音高的變化。自閉症患者的腦部不會跟隨音高軌跡變化。

如今在史丹佛大學服務的艾布蘭斯,主要研究當我們在聆聽別人說話時,腦區之間會產生怎樣的連結。他發現泛自閉症兒童聽覺皮層和邊緣系統(主要負責情緒和酬賞的腦區)的連結較低。對泛自閉症兒童來說,語音的聲音,如母親說話的聲音,所引起的情緒反應可能不同於正常發展的兒童。

這符合新興的自閉症社交動機理論。這項理論認為自閉症患者腦中的情緒中心發育不全,因此降低他們想要獲得社交經驗和人際關係的動機。或許,在生物學層面上,因為自閉症患者聽覺神經系統與其他腦區連結程度較低,進而減少了社交互動帶來的酬賞。

然而,自閉症患者也可能會對聲音展現出明顯的過度敏感。

西班牙的研究人員指出,根據頻率跟隨反應的結果,可以看出自閉症患者對聲音的反應明顯較強,這可能反映了讓聽覺系統(尤其是中腦)保持正常的意志機制瓦解,自閉症患者常有「感官超載」(sensory overload)的現象,上述抑制機制的瓦解可能是其中的生物學基礎。

這些聲音和自閉症之間的關聯全都指向一點:聽覺腦區跟其他腦區之間原本應有的廣泛連結(應屬於傳出系統的連結)遭到破壞。了解自閉症和聲音的關係後,我們就可能替自閉症患者量身打造幫助他們克服溝通障礙、避免在社交上遭受孤立的方法。

語言障礙的大腦優勢——沒有路,就挖鑿隧道前行

面對語言溝通有問題的人,如讀寫障礙人士和自閉症患者,他們的優勢和獨到的見解經常遭人忽略。

在面對語言帶來的挑戰時,創意可以應運而生。我想我們都認識某個在語言方面苦苦掙扎,但在其他領域表現卓越的人。

公立學校的「閱讀能力復甦」(Reading Recovery)計畫和一系列的鮑勃圖書(Bob Books)幫助了這些孩子。看不懂文字,認為它們是奇怪扭曲線條的孩子,還是可以成為成績名列前茅、將洋溢的才華發揮到極致的大人。

我們有些不那麼像軼事的證據可以用來說明,面對語言挑戰的人如何具備創意。要把「ba」變成「pa」,只需要母音前加入一段短暫的無聲期。就感知層面而言,「ba」到「pa」是個猝然的轉變而不是連續的:如果我們在「ba」的子母音轉換期間加入一段無聲期,他聽起來還是「ba」,再把無聲期延長一點,還是「ba」,再延長一點,還是一樣,再多一點點……突然間,它變成「pa」了!

這中間沒有模糊地帶,對我們來說「ba」跟「pa」就像房間燈的開關那麼清楚明白。我們的聲音意識會將語言中的聲音分門別類,當你播放兩個「ba」音,但兩個音其中「b」到「a」的中間轉換時間不相同時,對大多數人而言,只要兩者都還歸屬在聲音意識的「ba」類別中,他們並無法聽出這兩個「ba」有何差異。

然而,讀寫障礙人士有時可以比一般讀者更輕鬆地分辨出數「ba」類別中的不同聲音,在這方面,他們的聲音意識能更敏銳辨別聲音差異、更靈活,保持著創意的可能性;一般人的聽覺意識因為已經學會在固定不變的聲音類別中運作,所以失去了這樣的創意空間。

我們可以在愛因斯坦、史蒂芬‧史匹柏、雪兒(Cher)、奧塔維亞‧巴特勒(Octavia Butler)、愛迪生……,安迪沃荷(Andy Warhol)和阿嘉莎‧克莉斯蒂(Agatha Christie)等人身上,看見讀寫障礙人士的創意。

自閉症患者的語言障礙通常很嚴重,但也常伴隨著在其他領域(主要是跟記憶有關)的卓越天賦

十八世紀時,首度有人描述自閉症患者的天賦,他們的才能常見於音樂、藝術、日曆推算、數學,以及機械或空間能力的其中一個領域。說來有趣,儘管相當罕見,自閉症患者偶爾會出現具備語言相關天賦,包括絕佳的多語能通(polyglotism)以及早慧閱讀(precocity in reading)的能力。

©開根好,資訊來源:維基百科。


在失去語言與聲音的世界裡,必定會有開啟的另一扇窗?

天才所諭示的故事,代表的不應該是人人都應該成為天才,或是人人透過努力都可以消除限制。我們知道有些逆境,確實是不可忽視的,然而,正因為這些活得比普通人還要辛苦的人,也締造得出夢幻佳績,如何珍惜人生、並不透過疾病的變色眼鏡,去對其他人的生命形成成見,是周遭人值得學習的一課。

就好比說,阿嘉莎‧克莉絲蒂是一個成功的作家,不是閱讀障礙患者阿嘉莎;雪兒、阿嘉莎、奧塔維亞的生命,之所以在繁星點點的天空中榜上有名,並且成為激勵他人的故事,都是因為他們找到了一展長才和天賦的道路,並且孜孜不倦加強興趣;即使要比一般人花上更多時間,他們也樂此不疲。

在他們選擇和障礙同行的時候,他們就悄悄地為自己開了一扇窗,點亮自己身上的璀璨星光。

一輩子都不一定能遇到的解放之窗,有些人有幸主動創造。那你呢,你從這些聲音中,聽見了什麼?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大腦這樣「聽」:大腦如何處理聲音,並影響你對世界的認識》,妮娜.克勞斯 著

►延伸閱讀:聽不見的危機——環境創造的「3千萬字」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