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養成記》 異鄉人請服用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俗女養成記》 異鄉人請服用

《俗女養成記》 異鄉人請服用

「我是陳嘉玲,是住在台北但永遠不是台北人的台南女兒。」
謝盈萱這句台語獨白,突兀的出現在去年八月,憤恨燃燒的臉書頁面。當時臉書隨手一刷,都是反送中警民衝突影片,愚蠢的林鄭月娥仍自顧粉飾太平,香港分裂為兩個平行世界。

我想盡辦法要把手中的雞蛋丟向高牆,只是遠在台灣起不了實質幫助,只能從錢包拿出1000元,加入友人發起的援助活動,集資購買防護面罩,送到鮮血四濺的那一個香港。突如其來的異鄉人自白,澆熄過盛的怒火,我的身體終於肯讓敏感的神經休息。激情過後的空虛需要被填滿,於是我跟著陳嘉玲的腳步,找尋救贖良方,開始服用一週一天的心靈雞湯。

《俗女養成記》穿插陳嘉玲的兒時與現時,兒時劇情幾乎就是我的小時候,同樣保守傳統的鄉下,人情台味滿點,無處不在的姑嫂婆媳角力,還有做錯事永遠護著你的阿公;兒時陳舊卻厚實溫暖,更襯出在異鄉打拼的孤獨與無能為力。也和陳嘉玲相同,我從大學至今獨自在外生活十幾年,想盡辦法在居大不易的台北過活,任現實磨損自我,才有一小塊立足之地,珍惜生活偶有的小確幸,而真正的幸褔卻遙不可及,《俗女養成記》處處打中異鄉人這種無力的「痛鳴點」。

俗女養成記
圖片來源:俗女養成記 臉書專頁

第一集陳嘉玲大鬧前男友的婚宴,我完全能夠同理。陳嘉玲聽著同學們的成就,自己平庸得幾近一事無成。我想起每回參加喜宴總是納悶,那些穿著花花綠綠的同學,走出校門後,究竟上了哪艘太空梭?去哪個平行世界過活了?怎麼她們過著都會女子的時髦生活,而我卻每個月追著房租跑?

「20歲喝醉酒是可愛,40歲啊是可憐!」
當陳嘉玲的同學脫口而出刺耳但真實的名言,在邁向40歲的路上又單身的我,真的用盡念力希望陳嘉玲能搶到捧花,誇張又精準的搞笑演出,讓我忍不住在電腦前歡呼,感謝世界上還有靠蠻力可以獲勝的事!

《俗女養成記》隨處可見台式幽默,但卻比任何悲劇賺走我更多淚水,因為比悲劇還要催淚的就是詼諧喜劇中緩緩流淌的溫柔,嘉玲的爸爸陳晉文就是全劇催淚的源頭。陳晉文的人設與傳統男子陽剛有肩膀,一家之主的形象完全背道而馳;身為長子,他瘦弱陰柔、溫吞、說話沒分量、努力盡責卻達不到別人期待,比起光鮮亮麗但好高騖遠欠債一堆的弟弟,他還得不到父母的關愛。

但陳晉文善良愛撒嬌,從不吝嗇表達自己的愛,例如妹妹婚姻不順,自己沒立場說話,只能堅持送妹妹去車站搭車,護著她去想去的地方;女兒要到台北念書掀起家庭革命,最後陳晉文用他的「柔」衝破劍拔奴張,讓家人放下己見,錄製超感人叮嚀影片,用愛祝福女兒;更不用說兒子帶男友回家吃飯,與男友握手那幕,彷彿上一秒還在掙扎,但卻因為愛而接受兒子的戀愛性向。這個順著命運走的男子,就像一張柔軟的網,總鋪在最底層,不起眼卻總是失足時最強的安全防護。我想身處異鄉時,任誰想起陳晉文與小嘉玲一起玩的「計程車遊戲」,一定會有暖流流進心底。

「新的生活裡沒有工作、沒有婚約、沒有未來的婆婆、也沒有未來的丈夫,我聞到一種陌生的空氣,我想,那應該就是自由的氣味。」陳嘉玲覺醒後,勇敢離職、與媽寶男友分手,放棄動彈不得的台北生活,回台南重新整理,稍稍給了我斷捨離的勇氣。

但異鄉人苦惱還是存在,如果我拋下一切回家了,家人是不是會過度擔心而全天候碎念?但一場嘉玲默默站在廚房門外,看媽媽切菜的背影,沒有台詞就足以讓我潰堤,就算我一事無成回家,家人始終站在原地,如往常地為我添副碗筷。

俗女養成記
圖片來源:俗女養成記 臉書專頁

過了一年,世事變化把自我磨得更圓滑,再看《俗女養成記》,一幕幕提醒找回自我的情節,曾被短暫填滿的孤獨感,也再次蔓延。

而現在的香港,正執行著強行通過的惡法,還有數以千計的「香港人」走上街頭對抗,想以肉身捍衛自由;而警方的水砲車無情衝擊手無寸鐵的人民,手裡還握著雞蛋的「香港人」,失去的已不僅僅是自由了,我們都在弔念2019年以前去過的美麗港灣,「香港人」已不在香港,或者說,從前由自由香港養成的人民,已身處異鄉。

►相關書籍:大塊《俗女養成記》,江 鵝 著
►相關書籍:大塊文化《俗女養成記:第一季影視劇本書》, 嚴藝文 黃馨萱 范芷綺 華視 著
►延伸閱讀:淑女?俗女?不如做你自己

俗女養成記  俗女養成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