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父母得先這樣做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父母得先這樣做

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父母得先這樣做

繼上回讀完蘿拉博士的《與孩子的情緒對焦: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滿心期待的第二部曲也來囉!

第一部曲 - 當個平和的父母,重點放在如何與孩子的情緒對焦,而對第二部曲《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做個平和的父母,教出快樂的小孩》則帶著第一部曲的三大核心:自我調節培育連結以及教導而非控制,將此三大核心帶入手足的關係培育裡。在二部曲中,蘿拉博士進攻、剖析父母該如何整頓手足間的情感,以及如何當一個適切且有溫度的協調者。

閱讀的期間正恰逢小女兒幼兒園年度的親子旅遊,接續假性單親的周末,連著三天與兩位孩子相處的過程,相較於以往姐妹倆的爭吵總讓我白眼不已(別人周末是放假,而我得繼續奮力打怪),蘿拉博士的文字縈繞在我腦海發酵,多個當下協助我覺察情緒,在平和的高路感覺狀態下竟也享受起單打獨鬥的微甜親子時光。我想這也是一位成功寫作者的功力,將文字作要傳達的意義崁入讀者的心底。

童年裡最沮喪的經驗,莫過於感覺別人比較受寵愛。

                                                             -阿德勒(Alfred Adler)

【註】
文中出現之 "
高路" -指當人備感壓力、精疲力盡或憤怒不滿時所呈現的狀態。
文中出現之 "低路" -指當人感覺狀況不錯,因此在情緒上可以很寬容慷慨。

無論你生幾個孩子,你會發現每一個孩子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有時候身為父母的我們,難免會跟某位孩子習性比較相投而更親密,進而讓其他兄弟姐妹產生父母偏心的感覺。但父母偏心的想法一旦在孩子的心裡產生,手足的衝突將更容易迸發。猶如蘿拉博士所言:每個孩子都需要父母無條件的愛,孩子對手足央求公平,其實是在確保父母對自己的關愛。

於是孩子們三天兩頭吵架甚至動起了手,若父母正處於低路狀態,也就備感壓力,容易呈現精疲力盡或憤怒不滿的狀態,也容易將面前的小孩當作敵人,這時候很難不爆炸。然而這一炸,無論是在口語或是肢體,對於身心尚未發展完全的幼童而言皆為傷害。

調節自己的情緒是教養中最困難的環節,但也是最必備的條件。

此書最大的亮點在於抽絲剝繭告訴你如何調節自我情緒,讓自己的思緒更沉著穩定,當個平和的父母。例如哥哥因為非常生氣而踢弟弟,若使用暫時隔離法和其他懲罰,會讓孩子得到負向的關注,進而增強不良行為。

根據研究顯示,懲罰不會消弭攻擊,反而會讓攻擊更頻繁。因而我們應該更著重在協助孩子處理情緒,你或許可以試著這樣說:「你真的很生氣,生氣沒關係,但不能踢人,因為那會讓人受傷!」「下次很生氣時,妳可以做點什麼呢?我們一起來想想看?」父母若深入孩子的憤怒,同理孩子背後脆弱的感受,好比悲傷、孤單、忌妒或恐懼,協助孩子表達自我感受、同理地傾聽他人之能力,你知道嗎?這會深深影響孩子之後處理任何關係的模式。

讀著手足,忍不住想提起自己。
我家有六個孩子,在弟弟尚未出生之前,我是最受寵的么女,然而在弟弟出生之後,就如前面阿德勒所言,感覺弟弟比較受寵愛成了我童年最沮喪的經驗。在成為心理師的訓練過程中,有好一段時間被諮商的過程,即在修復童年於親子、手足關係中受傷的自己。

督導帶著我面對自己防衛背後的脆弱感受,好好擁抱小時候孤單無助的自己。蘿拉博士也在書中不斷提醒父母,要避免讓自己的童年經驗再製,當感覺卡關時,適時的自我覺察為必要的動作,也要經常檢視與孩子的關係,並作彈性的調整。

父母是手足關係的潤滑劑,就讓我們教養出深愛彼此、能調解自我情緒以及擁有健康關係的孩子,在無數個將來彼此滋養生命正能量。

►延伸閱讀:教養孩子的終極遠見
►延伸閱讀:不打也不罵:平和的父母這樣教小孩
►延伸閱讀:孩子隱藏在怒氣中的情緒密碼,父母讀懂了嗎 ?  

與孩子的情緒對焦-蘿拉馬克罕 與孩子的情緒對焦-蘿拉馬克罕-讓手足成為一生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