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的時間陷阱:為什麼「時間匱乏」成為現代社會的新常態?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你不可不知的時間陷阱:為什麼「時間匱乏」成為現代社會的新常態?

你不可不知的時間陷阱:為什麼「時間匱乏」成為現代社會的新常態?

攝影:Jon Tyson;來源:Unsplash

世界上每十個人就有八個極度匱乏,我猜你大概也屬於那八成極度匱乏的人口。當我說你匱乏,不是說你銀行戶頭裡沒有錢,儘管物質匱乏也是迫切的社會問題,但在這裡我指的是你沒有時間:你永遠有太多事情要做,時間根本不夠用。在美國、德國、日本等文化各不相同的國家,時間匱乏人口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高。

真的有這麼糟嗎?

沒錯,真的很糟。2012年,美國在職人士約有50%表示日子過得「總是很匆忙」,約70%表示時間「永遠」不夠用;到了2015年,超過80%在職人士表示忙得沒有時間。這就是我猜讀者也是時間匱乏的人的依據,這可是你們自己說的呀。

你如果擔心這只是第一世界的問題,以為自己只能接受並想辦法面對,我要告訴你,千萬別這麼想。時間匱乏的普遍性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個人和社會都因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我和其他研究者蒐集的資料都顯示,時間匱乏和痛苦之間有很大關聯。

時間匱乏的人通常比較不快樂,產能較低,也更焦慮;他們運動量較少,吃得比較油膩,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更高。由於沒有時間,我們不得不折衷:本來應該煮一頓營養豐富的晚餐,結果只隨便在便利商店買點洋芋片和酪梨醬,一邊盯著螢幕、一邊食不知味地往嘴裡塞。為了盡量爭取時間完成該做的事,我們平日久坐少動,胡亂吃進一堆速食和高鹽、高油的食物。

為什麼時間會匱乏?

時間匱乏現象愈來愈普遍,最明顯的解釋就是我們花更多時間工作,但科學證據並不支持這個說法。說來令人難以置信,我們現在大多數比1950年代的人擁有更多閒暇時間,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資料,美國人在1950年的平均工時是每週37.8小時,2017年則是34.2小時。

我們的工作時數不見得比較長,卻選擇整天都在工作,隨時讓人找得到。人很容易不斷把注意力放在我們認為能賺到更多錢的事物上,好不容易有空閒時間,卻不懂得好好利用,白白浪費掉;要不然就是告訴自己不應該休息,要拚才會贏。

我們會變成這樣,並不是自己的錯。現代文化中,時間本身的價值受到壓抑,社會教我們要崇拜那些從來不離開辦公室的人。除此之外,日益加劇的貧富不均,讓人覺得如果不馬不停蹄地工作,或至少要表面上看起來,好像一直在工作,不然未來的人生就會毀了。這些因素造成所謂的「時間陷阱」(time trap),導致大多數人老是覺得自己沒有時間。

時間陷阱其一:科技
#化作時間碎片的閒暇

人類的閒暇時間從來不曾像現在這麼不輕鬆,主要就是因為行動裝置的「去中介化」效應。科技幫我們省下時間,卻也偷走時間,這就是所謂的「自主性悖論」(autonomy paradox)。我們利用行動科技來自主決定什麼時候工作、花多少時間工作,結果卻反而隨時都在工作。人類曾經享有的大段空閒時間,現在總是被智慧手錶、手機、平板和筆電打斷。

這種狀態會造成認知能力的負擔,閒暇時間也變得支離破碎,我們很難利用來做一些能紓壓或開心的事情。我和其他研究者把這種現象稱為「時間碎片」(time confetti),也就是因為同時處理好幾件事,效率低落而浪費掉的幾秒鐘、幾分鐘。這些點點滴滴的時間,單獨來看似乎沒什麼,一旦把碎片全部集合起來,就會發現情況比想像中糟糕。

每個事件本身都很尋常,只要花幾秒鐘就能解決,但集合起來卻會產生兩個負面影響。第一個是:一個小時的空檔被占用了不少。時間碎片的第二個影響更具侵入性,因為一個小時的閒暇時間被切割得七零八落。多數情況下,干擾會隨機出現在那一個小時裡,原本一小時的閒暇都被切成幾小段,有時一小段只有5、6分鐘。即使你很克制,不作任何回應,又或者不急著回應,這些不確定性較高的小段閒暇時間的品質仍然受到破壞,因為那些干擾不斷在提醒你現在可以做什麼,或應該做什麼。

我們的心神從當下轉移到其他會引起壓力的事情後,也需要時間恢復過來。於是,閒暇時間變得沒以前享受了,當被問起時,我們憑印象估計的閒暇時間總比實際來得少。這就是科技時間陷阱的侵入性:時間碎片使我們在感受上認為自己比實際上更沒有時間。

時間陷阱其二:低估時間的價值
#不知珍惜時間的「便宜就好」文化

在金錢至上的文化下,許多人省錢的方式正好與實現時間充裕的生活背道而馳。我們只看到省錢的角度,不斷尋求最划算、低價的交易,終將導致時間匱乏和不快樂,只因我們沒有計算過分重視金錢所付出的時間成本。

現在,你可以檢視自己在什麼時候做出「便宜就好」的選擇,藉此找出生活中的這類時間陷阱。當你為了貪便宜而預訂需要轉機的航班,就是落入時間陷阱,假設你能省下300美元,但假期的往返行程都因此被占去4個小時,而且由於早起和轉機,你變得更累、更緊張。這樣一來,你是否願意多付300美元換取多8個小時的假期(等同一個工作天),人也不會這麼緊張、這麼累?

我和同事出差時,經常為了要不要多訂一晚飯店,還是省點錢,會議結束後搭紅眼班機回家而糾結。我最近就有一次選擇紅眼班機的經驗,回到家,人變得很暴躁,還跟另一半大吵了一架。早知如此,我就會花130美元多住一晚,那一天我們倆就不致於在怒火和壓力中度過。

這類陷阱很簡單:我們會在不應該只求便宜的時候,反射式地選擇最便宜的選項。我並不是要說,一定要選成本高的選項,你可能仍覺得原先的取捨是值得的。但在做決定的當下進行這些計算,我們就會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待被嚴重低估了的時間價值。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從容心態:不焦慮,不窮忙,8個習慣從小處改變,人生每個階段都零匱乏感》,艾希莉.威蘭斯 著

►延伸閱讀:跳脫效率陷阱,在最佳狀態完成工作—《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
►延伸閱讀:只要用對方法,你也能是時間管理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