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鼓勵大家捐血,是不是付錢給捐血者就好?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想要鼓勵大家捐血,是不是付錢給捐血者就好?

想要鼓勵大家捐血,是不是付錢給捐血者就好?

假設珍是位律師,她定期捐血。捐血有一點不舒服,但其實有益於她的自我訊號:珍現在不只因為捐血而感覺良好,也能肯定自己是為他人福祉而忍受不適。珍與朋友一起吃晚餐時,也從提及自己捐血而享受某種社會訊號。在她的成本效益計算裡,感覺良好之得益大於時間與不適感之損失。珍不是唯一一個:全球每年的捐血人次大約是一億。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和珍一樣的行善動力。以和珍在同一家律師事務所擔任祕書工作的喬來說,他的薪資想必遠低於珍,於是在下班後兼差開Uber賺點外快。喬不捐血。為什麼? 首先,他寧可把這個時間拿來開Uber賺錢。其次,他不怎麼關心捐血,而捐血不會讓他的自我感覺有太多提升。

付錢給捐血者是好方法?

捐血經濟學相當有趣,因為這是一個每年有數十億美元在流通的市場,可是捐血人沒有拿到半毛錢。美國醫院採購血液的單位價格是570美元,並向病患收取血液費用。5血庫永遠缺血,而且向醫院收取的費用遠高過集血的成本。面對這樣一個求過於供的市場,經濟學的解決方法很簡單:付錢給捐血者,供給就會增加。如果真是這樣,你捐血時為什麼連一次都沒有收到錢?

假設有一家血庫與你接洽,請你幫忙為捐血者設計鼓勵捐血計畫。你憑簡單的直覺想到一個辦法:給每位捐血者一些補貼,比方說50美元,不就好了嗎?反正血庫可以向用血人收取更高的費用。珍應該會更高興來捐血,而喬或許也會停個車,花幾分鐘捐血,賺一點錢。這個做法能出什麼錯?

©天下文化《誘因設計》

訊號的衝突

你的訊號可能會發生衝突。金錢補貼會影響一個人的銀行帳戶,也會改變捐血所傳達的訊號。珍享受沒有任何財務誘因的正向訊號,一如描繪珍的決策流程的賽局樹狀圖中的結果#1 所示。然而,給她50美元會導致結果#2,一切因而改觀。

從此以後,她在朋友聚餐時提到自己的善行都會面對朋友的批判立場,因為他們會覺得她絕對被虧待了,更糟的是認為她為了區區50美元就賤賣自己的血。回想導論裡的資源回收例子: 誘因一個簡單的改變,就讓莎拉跌落神壇,從令人欽佩的環保鬥士變成寒酸小器的鄰居。就像莎拉一樣,這50美元或許也會讓珍質疑自己的捐血動機:她捐血是因為好心?或是可以拿到一筆錢?矛盾之下,珍可能會因為偏好結果#1而停止捐血。

另一方面,喬的行為可能會如你在設計誘因時所願(只要獎勵夠高),而成為捐血常客,因為他從一開始就沒關心過捐血傳達的正向訊號。

血液品質如何受到誘因影響?

理查.提慕斯(Richard Titmuss)1970年的著作《禮物關係:從人類血液到社會政策》(The Gift Relationship: From Human Blood to Social Policy)提到的正是這種效應。他比較美國和英國的捐血制度。當時的美國血庫付錢給捐血者,而英國沒有。提慕斯認為,誘因設計上的這個差異造成捐血者的類型差異:英國的捐血者有相當高的比例是「珍型人」,而美國則較多屬「喬型人」。結果造成美國血庫的血液品質較差,感染B型肝炎的機率較高,因為許多捐血者都是需要錢的毒蟲。提慕斯還指出,對捐血的道德觀的改變也是造成捐血者類型差異的原因之一。從誘因結構而形成的道德觀勾勒出故事,從而影響兩種訊號——你對自身行為的想法,以及他人對這些行為的想法。

富裕國家的捐血者被問到他們為什麼要捐血時,他們會回答此舉純粹是出於利他原因,這一點更進一步說明血液市場目前所涉及的誘因:他們想要幫助社群、朋友和親人。確實,在這些國家所採集到的血液,大部分(超過75%)都來自志願者。事實上,高所得國家甚至不願意去考慮付錢給捐血者,原因多半類似提慕斯的論述:他們不希望與捐血相關的道德觀和金錢扯上關係。

以捐血而言,誘因的整體效應大部分取決於誘因的規模和類型。如果誘因的形式是蠅頭小錢,道德觀可能為之轉變,而且這對珍型捐血人所產生的負面效應,可能會大於對喬型捐血者產生的吸引力,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完全不提供誘因,來避免動機改變,反而會比較好。

非金錢誘因的效果

不過,不允許用金錢獎勵捐血的國家發現,如果運用得宜,小型、非金錢的誘因有其效果,不會引起捐血者對動機產生質疑。誘因類型和規模的改變(從財務轉為非財務,從50美元變為1美元的筆)可能對喬型人還是沒有影響,但是現場實驗顯示,這些可以打動珍型人更常捐血,或是讓「只差臨門一腳」的人挽起袖子,加入捐血者的行列。有一項研究,是採用獎牌和社會獎勵做為誘因(某個義大利城鎮在當地報紙刊登表揚報導)。還有一項澳洲的研究是給珍型捐血人「捐血榮譽筆」。這類研究顯示,用小禮物做為誘因能在短期對捐血產生正向效應,但是不會引發長期負面效應。

這些做為表揚的小東西為什麼能激勵捐血者?珍顯然不需要多一支筆。不過,有了這支筆,她開會時可以順手帶著, 讓別人更容易看到她是捐血者。這支筆也能提升自我訊號。畢竟,她每一次拿起這支筆,都會想到自己是這麼好的人,感覺很不賴。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尤里.葛尼奇 著

►延伸閱讀:成為一個善良的人,是需要練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