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願意成家,其實是企業沒盡到社會責任?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年輕人不願意成家,其實是企業沒盡到社會責任?

年輕人不願意成家,其實是企業沒盡到社會責任?

攝影:Rhett Noonan;來源:Unsplash

我們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

家長被期待要同時「密集」且「低調」的育兒?這多半是把利潤擺第一、將人邊緣化的後果。讓大眾覺得必須密集育兒(提高了不平等,增加了教育投資回報)的經濟勢力,同樣也使大眾覺得育兒需保持低調。

這現象大約從五十年前就廣為傳播,那其實是特別關鍵的時期。1970年,也就是尼克森否決CCDA(全面兒童發展法案)的前一年,芝加哥大學經濟學者密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一篇影響深遠的文章:〈企業的社會責任是增加自身的利潤〉。傅利曼主張,企業的責任就是商業,沒辦法給股東帶來更多利潤的社會或環境議題,在商場上都無立足之地。

從這觀點來看,員工的存在純粹只是為公司賺更多錢。由此可見,員工有沒有小孩,雇主完全不在乎,也覺得不重要,傅利曼在其文章中甚至根本懶得提到家庭。他撰文之時,正是男主外女主內時代的尾聲,當時有大約40%女性進入職場,而製造業最不景氣的衰退還沒到來。傅利曼確實充分討論「只有人會有責任」的概念,所以任何形式的社會或環境責任,只可能落在個人(而非企業)身上。他建議以個人責任來解決社會問題,這概念符合歷史上對美國個人主義的讚揚,並有利於雇主撇清責任。

風暴的中心

建立家庭已成賭注,令人望之卻步,愈來愈多美國年輕人不願意成家。他們把生兒育女的時間往後延,或者乾脆選擇不生。出生率(每1000名15至44歲女性所生的嬰兒人數)在2020年持續下降,自2007年近期的高峰值以來下降約19%。多數年輕人看著今日的職場,想不出如何能同時勝任模範父母和模範員工。

根據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的統計,如果美國企業提供更多友善家庭的政策,高達五百萬名勞工會加入美國勞動市場(同一份報告顯示,實行育兒假和育兒津貼的加拿大,一直保持較高的勞動力參與率,女性勞工尤其如此。)這對國家來說至關重要,因為GDP是取決於勞動力成長和生產力增長。

即使如此,絕大多數的職場仍存在對家長(包含父親與母親)的歧視,年輕人看得出這一點。女性擔心會有母職懲罰(可能因為生小孩而損失20至60%的收入)。根據2015年《華盛頓郵報》所做的民調,有75%美國母親放棄工作或升遷,或是直接辭職照顧小孩。而男性也不再有豁免權,過去有家庭會增加男性的經濟穩定與收入,但現在並非如此。同個民調顯示,有50%的男性因幼兒托育問題,不得不放棄工作上的機會,這一點從新冠肺炎疫情辭職潮中清楚可見。員工常覺得育兒的沉重壓力是個人缺失,不順利時經常會自責。

打造對家庭友善的職場,創造勞資雙贏:以星巴克為例      

星巴克在位很久的CEO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早年刻骨銘心的經驗,讓他做事有不同的格局。舒茲在布魯克林的公共住宅長大,他是家裡的老大,父母都沒讀完中學,家裡總是缺錢。在舒茲七歲的某一天,他回家發現父親「心煩意亂」,腳打著石膏,躺在客廳沙發上。那個冬天,他父親福萊德幫一家布尿布公司送貨,結果在結冰的人行道上滑倒,摔斷了腳踝和髖部。福萊德馬上就被開除了,他沒有健康保險、勞工補償,也沒有存款。就這樣,舒茲的父親不只是在人行道上摔一跤,還連帶跌出勞動力市場,陷入不穩定的境地。

「我父親無助倒在沙發上的景象,一直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舒茲曾如此說。他在解釋自己領導風格背後的動機時,指出那一天和自己辛苦的童年。他說:「我的出發點從來不是建立跨國企業,而是要建立那種我父親從來沒機會去工作的公司,一家能給每個人尊嚴的公司。」

舒茲以實在的政策,化尊嚴於實際。正因如此,當潔德需要工作時,就能向星巴克求助,而且還待了很久。她可以看先生或媽媽什麼時間能在家陪兒子奈森,從而調整班表,即使是兼職員工福利也一樣好。

當潔德家人在別處無法得到醫療保險時,公司會提供;只要一週工時超過20個小時的員工皆有資格。舒茲在1988年制定這項政策時,給兼職員工醫療保險根本是前所未聞,至今仍是如此。

舒茲的創舉不只是醫療保險,星巴克發公司股票給每位員工;公司還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合作,提供員工(用公司的行話是「夥伴」)免費的線上大學課程。星巴克更提供支薪育嬰假給母親和她們的伴侶。

他們也和Care.com聯手,提供員工能取得十天的緊急照顧。我想到塔堤安娜,她必須選擇要把小孩單獨留在家兩天,還是保住旅館房務員的工作,如果能獲得這樣的幫助,對她來說意義有多重大?

雇主對員工的家庭具有影響力,舒茲就曾親身經歷過,而這點無疑幫助他理解到,為什麼企業需要改變其文化及政策。他知道雇主有利潤以外的責任,也了解自己實施的家庭友善政策真的很務實,因為這種政策對於最終利潤有所幫助。正如舒茲喜歡講的,星巴克提供所有福利給員工的同時,也給股東帶來超過20000%的投資回報,股東很難抱怨這點!

此外,時代在變,員工現在愈來愈願意用腳投票:根據Care.com所做的調查,有83%的千禧世代表示,如果別家公司提供比當前雇主更好的家庭友善福利,他們會換工作。也許正因如此,美國幾家大公司開始提供有薪育嬰假。

正如娜塔莉.塔吉特所說,吉爾福德郡推動嬰幼兒照顧的動機:「如果吉爾福德郡是世上最適合成家的地方,就會有樂於為你工作的員工。如果吉爾福德郡的孩子入學準備度高,你就有現成的人才庫,能讓公司受益。所以大家都該關心這點。」

彈性工時、良好福利的重要性

受薪階級也有要面對的挑戰。對他們而言,問題通常是職場的要求永不停歇。他們工作時間長,整天都要回覆電子郵件,還不能讓家務事妨礙工作。所以在疫情之前,工時彈性、能部分時間遠距辦公被視為珍寶,一點也不足為奇,因為那讓我們有幾分掌控力。

調查發現,一般人願意放棄加薪9%來換取自訂工時,捨棄加薪4%換取遠距辦公。在因疫情而封城之前,有些公司已朝這方向進行變革,像總部位於亞特蘭大的金融公司Credigy等大公司,都建立起彈性工時制,員工只要工作完成,就可以自由來去。要讓大家利用這樣的變革,需要時間。Credigy發現,關鍵在於確保高階主管(包括男性和沒有小孩的人也運用這些變革)。換句話說,領導人必須從上而下發出公司文化改革的訊號。

除了合理薪資和彈性工時外,勞工還需要某些形式的保護,以此因應不幸事件及經濟學家所謂的「負面經濟衝擊」。有薪家庭照顧及病假顯然是第一步。有了這福利,吉博莉.蒙塔茲就能在新生兒加護病房陪伴女兒;當薩賓娜無法改變工作時間時,這也會是第二個選擇。研究指出,只要公司提供有薪假,就會提高生產力、員工忠誠度與士氣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打造同村共養父母國》,丹娜.蘇斯金、莉迪亞.丹維斯 著

►延伸閱讀:假如,教育的目標不是創造標準化的最終成品──《重新想像教育的未來》
►延伸閱讀:《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宏觀看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