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教育的目標不是創造標準化的最終成品──《重新想像教育的未來》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假如,教育的目標不是創造標準化的最終成品──《重新想像教育的未來》

假如,教育的目標不是創造標準化的最終成品──《重新想像教育的未來》

Photo by Sigmund on Unsplash

這本書是《讓天賦自由》的作者肯 羅賓森的遺作,雖然主題圍繞在教育,但書中不只是說教育,更是充滿對人類的關心,說明為了全人類,我們需要發展孩子自己的天賦──因為,世界正經歷難以忽視的巨大變化,但教育制度卻根植於過去而非放眼未來。

標準化的世界

如同我們對其他物種的態度,為了滿足人類需求,大量繁殖某些「有用的」物種,使得「沒有用」的物種滅絕,人類也正在破壞人類資源的多樣性。人類的發展需要「多樣性」,否則將無法應對這個快速改變的時代,簡單來說,作者認為,人類要在地球繼續生存下去必須要進行教育改革,真正找出可以發展個人天賦的做法。

為什麼現今的教育不利於發展孩子的天賦?首先,絕大多數的教育制度就是制式化的生產線,想要創造標準化的最終成品。

海洋需要各式各樣的生物來維持微妙的平衡,人類的生態系統也需要仰賴各式各樣的天賦跟能力,來支撐人類複雜的生活方式。

但我們的教育體系正在毀滅人類天賦的固有多樣性,人類特別看重少數他們視為「更重要」的技能跟科目,但是,我們對智力的所知太少太片斷,我們認為重要的科目,常常不是真正增進智力的科目,但我們卻因此摒棄其他「不重要」的天賦跟能力。

什麼是智力

作者說,智力是多元的、動態的、高度個人化的,並不只是以往大眾所認為的「學業」或是可量化的「智商」。

智力涵蓋多種形式,其中形成前後一致、條理清楚的想法以及表達想法的能力也是智力的一部分。表達的形式有可能是演說、寫作、音樂、舞蹈…等等,所以比起現在學校把學習的範圍切割成「科目」,培養綜合能力的「學科」反而是較適當的。

我們正在爭取國小台語授課班,在用問卷調查國小義務教育內辦全台語授課班的意願時,有一題是「國小的華語文課目前一週六堂,可以接受減至幾堂?」

放這個問題,並不代表我們認為華語文能力跟台語文能力是互斥的,而是基於非常現實的考量--孩子的時間有限,而課綱規定一週要上六節華語文課。

如果要兼顧孩子的休息時間及台語文能力,勢必要減少華語文課的時間,於是,家長的疑慮在另外一個題目呈現--「如果孩子就讀國小台語班,什麼情況是您會有疑慮的?」

家長最擔心孩子的華語文能力跟不上。

我們籌辦群組在討論這件事情的時候,有人也同樣擔心(我其實是會擔心的那一方),有人卻認為華語文為什麼不能「夠用就好」?

我們常把人生階段切割得十分清楚,嬰兒、幼兒、國小、國中…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任務,若是在該階段沒有達標,似乎就代表著失敗。但如果把時間拉長到整個人生,華語文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再去加強,這樣對孩子來說,是不是反而提供了強烈的動機?我們只要不過多干涉,讓孩子保有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跟挑戰心即可,在以上的前提下,小學的時候沒有上六節華語文課,是很嚴重的事情嗎?在學校上什麼科目、上多久,好像都不能對「發展孩子的天賦」有什麼直接的保證。

而且,作者提及的智力,形成前後一致、條理清楚的想法以及表達想法的能力,用台語文也可以達成。

「什麼課才是重要的?」

我們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反映的是我們家長的價值觀,但不代表是孩子人生的答案。

最近「台羅戰士」的話題很熱門,還不知道什麼是台羅的人,很容易以為這是在「亂創字」。作者說「一些制度實行的時間夠久,人們就會認為是無法改變的」,仔細探究台灣的教育史,台灣人學注音的時間,其實才用幾十年而已,台羅跟注音一樣是中華民國教育部推行的系統,如今大家對台羅的排斥,比起台羅好不好用,其實更像是面對新事物的排斥。


台羅字 / 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孩子跟別人不同,是利還是弊

在PTT的文章中,有人質疑我跟孩子講台語、姓名貼用台羅,讓孩子跟其他人不同,是不是在阻礙他的人際關係?在跟孩子講台語的四年來,這些質疑沒有停過。現在為了台語授課班,還多了「為什麼要在體制內推台語班,孩子課業跟不上怎麼辦?」等等,類似的疑問。

有時候會有點灰心,但我也常常提醒自己,推動同婚的人、推動實驗教育的人、各種社會運動的前輩,也時常會被貼上偏激的標籤,但其實,社會風氣就是「偏激」的人改變的,而且,「跟別人不一樣」對人類文化的多樣性是正向的、必須的。

作者的信念對一些人來說也許太過理想,但是書中也鼓勵大家關心社會、成為變革者,成為能看見不一樣的未來(擁有想像力),並且透過自己的行動以及與他人合作來實現那個未來(創造力)的人 。

不論是個人、家長、學生、老師、校長、企業主、政府,都有自己影響社會的方式,而且我們應該視這件事情為己任,因為社會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imagine if…》,我們面對新事物的時候,不如用這個開頭想像一下,假如,人類能登上月球…假如,同性可以結婚…

假如,能有一個班級、一間學校用全台語進行義務教育…

本文經 認真讀冊 輕鬆教囝 授權轉載

►相關書籍:天下文化《重新想像教育的未來》.肯.羅賓森、凱特.羅賓森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