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青春期父母,你們還在對孩子叨唸:「趕快去念書,不要一直看電視!」嗎?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親愛的青春期父母,你們還在對孩子叨唸:「趕快去念書,不要一直看電視!」嗎?

親愛的青春期父母,你們還在對孩子叨唸:「趕快去念書,不要一直看電視!」嗎?

攝影:cottonbro studio;來源:Pexels

在教養青春期孩子的過程中,有位媽媽的描述,令人心酸又心驚。

她說:「小時候,他都黏著我,跟我感情很好;現在卻說討厭我,還會頂嘴……前幾天,我想關掉他的網路,結果孩子竟以死相逼,還用頭去撞牆……」

為什麼以前聽話、開朗、功課好,時刻都要黏著自己的兒子,上了國中之後,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動不動就臭臉、問他話不回、愛甩門,甚至還用以死相逼這麼激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爽。

這位媽媽最後強調:「但我們明明都沒變,我們就像以前一樣對他啊。」

不過問題就是出在不能不變,要改變啊。

長期在國中傾聽青春期孩子心事的蔡宜芳心理師,認為青春期的孩子,不能再用國小時的方式對待。例如以往對孩子說:『趕快去念書』、『不要一直看電視』、『考試要專心』等等這種說教、命令、權威、上對下的方式,是有效果的,但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這些話語反而會讓他們反彈,所以父母需要調整自己與孩子相處的方式;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正在摸索著成為自己,他們會藉由試探與碰撞,去知曉自己是不是被愛著、自己活在這世界的價值與立足點是什麼……,而這些都會成為青春期孩子構築起自我的點點滴滴。

所以若讀國小的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給予」,給予提醒、給予叮嚀、給予路徑,告訴孩子可以怎麼做,那麼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耐心、專心的陪伴,並融入傾聽

當然這對於平日忙碌、壓力已山大的台灣父母來說,確實不容易,因此宜芳心理師在她此次的新書《先陪伴,再教養──讀懂孩子不愛念書、手機滑不停背後的困境,校園心理師給青春期父母的27則心法》裡,建議青春期的父母可以先試著練習和孩子做朋友,例如問孩子︰

「今天在學校過得怎麼樣?」「你上次說那個很機車的老師今天怎樣?」「你跟你的好朋友最近怎麼樣?你們都玩些什麼?」「那個某某某做了什麼好笑的事情?」「你很喜歡的那個偶像最近有什麼新作品?」「你最近喜歡哪個動漫?」……

不過,有時青春期父母想跟孩子像朋友般的聊天,但一開始可能孩子仍然不領情,或覺得父母一定是有什麼目的,此時父母需要的是耐心,一如宜芳心理師不斷在書裡強調的,一個人想要影響另一個人,那麼兩人之間的關係必須是良好的、是信任的;同理,青春期父母若想影響青春期的孩子,那麼,彼此之間必須不能是劍拔弩張,更不是因為懼怕責罰,而且更重要的,親子之間若關係良好,那往往是彼此之間的最美好,是一輩子的資產。

除了陪伴的主軸外,新書也針對青春期孩子不愛念書、老把頭埋在手機裡、蹺課、說謊、作弊等惹惱大人的行為,提供解方與建議,希望這本書能幫助許多暴跳如雷的青春期家長。

本文由寶瓶文化副總編輯 張純玲 撰寫

►相關書籍:寶瓶文化《先陪伴, 再教養: 讀懂孩子不愛念書、手機滑不停背後的困境, 校園心理師給青春期父母的27則心法》,蔡宜芳 著
►延伸閱讀:*⋆。我會陪著你。*⋆#化解衝突、連結親子的薩提爾對話!
►延伸閱讀:為管教立界線☞你可以溫柔,但不能退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