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陪著你。*⋆#化解衝突、連結親子的薩提爾對話!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我會陪著你。*⋆#化解衝突、連結親子的薩提爾對話!

*⋆。我會陪著你。*⋆#化解衝突、連結親子的薩提爾對話!

攝影:Markus Spiske;來源:Unsplash

情緒是大火,火來了記得快跑!

「情緒是大火,火來了記得快跑!」這大概是全書中我最鍾愛的一句話。情緒在薩提爾教養中是中性的,不過不代表就可以「亂發脾氣」,而是要釐清「他人」和「自己」的界線,在自己的空間內,以不會危害他人的方式,進行正常的能量宣洩——哭、難過、委屈、生氣,這些都是可能會有的釋放反應。

教養書裡面,常常有不同大人面對孩子的胡鬧,認真看待並理解的部分,我想這是我翻閱教養書時,最景仰的思考與作為。人們很難換位思考,更何況長成一個大人以後,要去理解小小孩的對話,有時候還要背負自己曾經的陰影,去經營一段新的關係,真的是很不容易。

我想,不僅是親子之間的關係,在人際互動的關係裡面,我也會想善用書裡提到的方法,並謹記「火來了要快跑!」

因時應地隨時啟動,建立深厚關係連結;
每個人,都有專屬於自己的『一句教養』!

「一句教養」是本著信任的基礎,能讓對方感覺充滿自信、有價值的對話;它可以發生在任何時間、適用於任何對象,只要懂得它的精髓,便無處不適用,因為它是立意良善的一份祝福,也是和諧關係的一份連結!

一句教養,本質上是一句話總結整個對話過程的核心,不過雖然作者李儀婷在不同的章節,都有提出因應的溝通方式和句子,關鍵其實仍是希望父母回頭思考:「我是否遇過類似情形?」「如果是我,會怎麼做呢?」

在7個故事例子中,李儀婷提出自身所面對、包括孩子爭寵、面對學習挫折等等的應對方式;其中又以她認為特別重要的內涵「內線法」,作為問題解決的導向。「內」即為追求內在平穩優先;「線」為明白界線、分清楚不同個體的課題、認識群體之間的規範有所差異來做判斷;「法」是方法,也就是實際操作的形式,而本書中又以對話為主。

下面我將挑選兩個我特別感興趣的章節,做回饋討論。


依附與放手——讓孩子承擔自身疏忽

孩子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漸漸長大,才能有機會從嬰兒時期百分之百的依附中,慢慢發展出自己的意識與主見,這些都是象徵獨立的特質。孩子會用各種方式展現自己的力量,藉由衝撞的力道,撞開父母的掌控,脫離父母的庇護,建造屬於自己的安全城堡;直到孩子最後仰賴自己的力量,從容的活在這個世界上,成為一個完整的大人,至此父母的責任也才能算圓滿達成。(p.165)

李儀婷在這個章節裡提到,大女兒三三和妹妹川川在看牙醫過程中吵架,三三被爸爸點名大罵,結果在媽媽李儀婷停車的空隙,甩車門離開。雖然母親李儀婷有嘗試接回三三,不過遭到斷然拒絕。

故事的前段,李儀婷先告訴自己的丈夫,他必須為釋放情緒在三三身上負責,讓三三爸爸了解兩人都特意排開工作,他的斥罵造成孩子的反抗,有其後果需要承擔;中段,三三自行回家,並打電話向母親報平安,最後,李儀婷也告訴孩子要為自己的爭吵和情緒爆炸,擔下責任——她這次必須自己去看牙醫。李儀婷為孩子做了完整的準備與描繪地圖,而孩子也順利完成任務返家。

有一個細節是,三三在拒絕搭上母親的車後,因為害怕母親再來尋找,自己在外面躲了半小時才悄悄回家、報平安;而這個章節的「薩提爾一句教養」是:「孩子,當你選擇憤怒離去時,我肯定會去找你,這是因為我愛你,但我不會糾纏你,因為我也很尊重妳的決定,這是我愛你的方式。」

我特別好奇,父母真的有辦法做到放手、讓孩子獨自為決定承擔責任嗎?我相信,彼此間的信賴與尊重很重要,因為孩提時期,就曾遇過有些父母連孩子到同學家玩都不相信,屢屢查勤,這就對自己的孩子和她的朋友感覺上很不尊重。我佩服作者對孩子獨立的信賴,也不禁有點疑惑:在一份關係裡,要有多少的愛和信任,才能做到適當放手,又不讓愛太沉重黏膩?怎樣的放手,才能讓彼此都在關係裡安全,又真正不受傷?

個人與群體——陪伴孩子度過人際困擾

三三的人氣王好友小U帶頭孤立她的故事,是這個章節的主軸。三三媽媽的處理方式,是選擇傾聽與陪伴——「多聆聽、少說話」。她讓三三去自主處理;她描述道:「孩子在友情裡受苦,她為自己戰鬥,父母無法為其戰鬥,僅能陪著一起度過難關……」,因此她向孩子三三表明「不管發生什麼事,媽媽都會陪著你。」

當然,親子之間的互動建立於長期以來的關係和溝通實際經驗,我沒辦法判斷三三最後拯救自己、並跟母親分享喜悅的過程,是對於母親這個陪伴的腳色,抱持著何等尊重友愛的想法。但若我和三三一樣是小學年紀,大概會閉口不談學校的事,我很敬重三三面對困難,會和家庭分享處境的姿態,也省思究竟怎樣的回答可以幫助當時受窘的孩子。李儀婷選擇聽、選擇陪伴;孩子奮鬥,也告訴她她的想法,這是很健康的美談。

不過小時候,我無法相信可以被拯救這件事,遑論是單純陪伴,便可以拯救身旁的人—已經不再是少年少女的我們,或許才明瞭靜靜陪伴聆聽的重要吧—有過被欺凌經驗的我,一直想拉著小小的自己,跟她說,其實你可以告訴他們的。在我孩提時,我的經驗告訴我,大人是不能相信的,只要告訴大人,就不會發生好事。我一直後悔著,沒有在當下反映父母自身受欺凌這件事,也懷疑如果真的傾訴了,自己會得到什麼樣的反饋。

然而,就像李儀婷所說,孩子終將要找到救援自己的辦法,獨立了以後,最堅固的擁抱總是來自自己。比方吧,三三舀了一大匙青椒給欺負她、討厭吃青椒的小U,說是「報仇」。我當時想轉學,後來沒提議,轉而用更好的成績離開欺負人的同學。或許很難堪、可能驕傲亮眼,但不管用怎樣的形式,生命大概總是會前進的。


每個人都有專屬自己和特定對象,用來化解衝突和製造連結的一句關鍵句;如果是你,面對孩子甚至是朋友,陷入這些處境,你會如何消化處理呢?

無論如何,願所有真心陪伴彼此、嘗試真誠對話的人們,在雙方的回饋中,更加了解與創造連結。

全文經 瘋狗少女帕_DaffyPaya 授權轉載

►相關書籍:親子天下《一句教養:化解親子衝突,用薩提爾對話連結內心渴望》,李儀婷 著
►延伸閱讀:為管教立界線☞你可以溫柔,但不能退讓!
►延伸閱讀:用愛指引,走出情緒出口!──《情緒學習繪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