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投資心理教練—管好情緒,健康理財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做自己的投資心理教練—管好情緒,健康理財

做自己的投資心理教練—管好情緒,健康理財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情緒投資:做自己的投資心理教練,20個小資族破解心魔、理性投資的健康理財法》這到底是本商業理財書呢?還是該放到心理勵志類?

這是我拿到首次拿到這份書稿時,腦子最先冒出的疑問。不過,在仔細看完全書稿之後,我決定將它放在商業理財類,因為這是一本所有投資者在下決定前都得翻閱的書籍

在確定出版本書之後,作者為了更突顯他寫作的目的,又和我討論好幾回,修改稿件三、四次,以期書稿能完全符合初衷及目標:告訴新進或資深投資客如何掌握自己的情緒變化,不被市場的變動牽著鼻子走,沉著理性地操作自己的投資;最終達到自我掌握幸福的鑰匙――「財務自由」與「心靈自由」。

人類是一種動物,只要是動物就會有情緒,而投資是一種需要理性的經濟行為。因此,該如何自己拋開不理性的情緒,沉著面對投資市場,便是一大難題。

說了這麼多,讀者一定會問:「情緒投資」到底是什麼?
不知投資者還記不記得二○二○年三月前,台股正站上相對高點,當時的股民、散戶們正歡慶股市大漲時,大盤卻突然因各種國際因素,應聲大跌。這是可預估的嗎?或許!但更多的是,環境、情勢,隨時在更迭,變化多端,不是我們這些小股民可以控制的,我們唯一可以掌握的是我們自己!這就是情緒投資――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自我的情緒變化,在面對隨時都可能產生巨變的市場,能理性分析各式各樣、從四面八方跳出的市場消息,找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操作方向,獲取「最佳」的收益。

請注意,我說的是最佳收益而非最大收益。最佳並不等於最大,若在投資市場上只想追求「最大」收益,那就容易產生「貪婪」的情緒,這種情緒一出現,就容易讓人喪失正常分析的能力,而不斷非理性地「追高」,最終反而可能以「一敗塗地」收場。

投資是一種需要理性的經濟行為。因此,如何自己拋開不理性的情緒,沉著面對投資市場,是一大難題。而作者在書中用各種身邊案例來說,情緒管控對投資者而言,是多麼的重要。

《情緒投資》的第一章是以則過來人的經驗,讓讀者們回想自己的投資行為;第二章則是提及幾個台灣的投資者共通的非理性行為;第三章是和讀者一同探討情緒如何影響投資行為以及利用情緒做出正確決定;第四章是用案例說明非理性投資行為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第五章討論的是如何從心理面及行為面破解非理性投資行為;第六章作者寫的是個人的經驗分享。

這本書,你要將之定位成「經濟行為學」「投資心理學」都行!重要的是,作者在書中教會你如何「做自己的投資心理教練」,學會理性沉穩地面對投資市場的大風大浪,就算跌下谷底也不可怕。只要你能認識、控制自我的情緒,你,就有機會在低谷翻身,獲得「財務」與「心靈」的自由

本文作者為文經社編輯 昭子

►相關書籍:文經社《情緒投資》‧ 王奕璿 著
►延伸閱讀:台股屢登高點,還可以存股嗎?

開根好_情緒投資_王奕璿_文經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