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資料存取權,重燃創新之火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開放資料存取權,重燃創新之火

開放資料存取權,重燃創新之火

由 Daniel L. Lu (user:dllu) - 自己的作品, CC BY-SA 4.0

近年來網路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使得生活越來越便利,人們也逐漸進入數位化的生活。透過網路購物,你可以不出門就買到任何你想買的東西;透過視訊就可以立即見到你想見的任何人;疫情的爆發更讓很多公司開始了居家辦公,這些事情在20年前是很難想像的。科技數位化確實帶給人們很多便利,但也讓大家在不知不覺中將大量的資料貢獻給了這些提供便利的公司。舉凡衣食住行育樂,現在各家公司都不斷地推出自身的會員制度以及提供各式各樣的優惠,鼓勵大家加入其中以方便企業建立本身的大數據資料庫。透過分析這些大數據資料庫,各家公司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找到最精準的客群與最適合該客戶的商品。

免費的服務並非真的免費

除此之外,各家科技巨擘也在不遺餘力的收集著我們的數據並獨佔這些數據。只要資訊不對稱的狀況越嚴重,這些大企業就能利用手中巨大的資料來獲取競爭優勢。我們現在的生活幾乎都離不開這些科技巨擘所提供的服務,大家每天都會利用Google搜索資料、上臉書或IG查看朋友動態、閒暇時看YouTube或抖音,更不用說手機系統基本上就是蘋果或安卓。每當我們使用這些服務時,都會將自身的資料(隱私)提供給企業但擁有這些巨量資料的科技巨擘們,卻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會與其他人分享資料。

資料的壟斷與停滯的創新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其實創新發明處於瘋狂的停滯狀態,二十一世紀後才創立的的公司鮮少具備撼動世界的能力。微軟成立於1975年、蘋果成立於1976年、亞馬遜成立於1994年、Netflix成立於1997年、谷歌成立於1998年、臉書成立於2004年。當中最年輕也是唯一一個二十一世紀才成立的臉書也已經距今18年。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資料壟斷所導致的結果。資料是創新重要的原物料,少了它,所有的創意發想都只是紙上談兵。因此本書作者麥爾荀伯格透過八個章節來敘述開放資料存取權的重要性,並且透過一個個歷史事件來佐證開放的資訊與技術,如何讓創新發明蓬勃的發展。

貝爾實驗室與GPS

這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AT&T的專利開放與美國政府將曾經做為軍事用途的GPS(全球定位系統)開放給民間使用。

AT&T是美國的電信巨擘,其旗下的貝爾實驗室擁有非常多的專利。美國政府在1949年認定其濫用獨占地位將之起訴。雖然最後達成和解,但也導致貝爾實驗室在1956年以前取得的各項專利,幾乎是全部免費開放給所有美國企業使用。其所擁有的電晶體專利後來就成為了電腦晶片的組成元件,更是所有積體電路的核心元件。可以說沒有這項專利的開放,就無法造就現在的矽谷。


圖片來源 親子天下《掀起晶片革命的天才怪咖──蕭克利與八叛徒》

另一件事就是1983年,美國總統雷根宣布將開放GPS給民間使用,並於2000年進一步解除相關的限制。這項政策也推動了許多領域的創新,除了我們熟悉的GPS導航系統外,還有航空、海運、物流等等的應用,帶來了無數的商機。

以上兩個例子,一個為私人企業的開放,而另一個為公部門的的開放,都大大推動了社會的創新與進步。

數據資料價值極大化

有人將大數據資料比做石油,在我看來這是正確的也是不正確的。我認同這個說法是因為大數據與石油都是俱備高價值的事物,且擁有者會傾盡全力的保護它,不讓第三方輕易獲得。另一方面,我之所以反對這個比喻則是因為大數據資料有幾項適合作為公共財的特質。

首先,資料只在被使用時才有價值,但目前超過八成資料連一次都沒有被使用過。主因就是能夠有效利用這些資料的人,沒有獲得存取它們的權限,因而浪費了其中的潛能。其次,資料不會因為分享給他人,就減少了自己擁有的數量,這在經濟學中稱為「無耗損性」因此越多人獲得存取的權限反而能讓大數據資料的價值極大化。

高尚的競爭是一切卓越才能的泉源

本書的核心觀念就是「開放」,不只要開放資料,更需要以開放的心態來打破超大企業的壟斷與政府機構的故步自封。雖然說即便是明文規定企業與政府必須開放資料,也無法讓所有問題馬上得到解決。但高尚的競爭是一切卓越才能的泉源!在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中,本著破壞性創新的精神,創業家們就會不斷帶來數位創新,造福更多的人。因此負有決策大任的政府官員和企業高層,應當要盡力實踐「開放資料存取權」,才能打破資訊權力的不對稱,重新點燃創新之火,讓所有產業和社會大眾都能達到資訊上的財富自由,讓我們一起釋放出二十世紀後半,在矽谷所看到的那種創新活力!

►相關書籍:天下文化《資料煉金術》‧ 麥爾荀伯格、蘭姆格著
►相關書籍:親子天下《掀起晶片革命的天才怪咖──蕭克利與八叛徒》.張瑞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