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不安? 疫情期間,與他人關係該如何拿捏?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焦慮?不安? 疫情期間,與他人關係該如何拿捏?

疫情之下,大家都非常關心相關的新聞,所以也會讓大家的情緒經常處於非常的焦慮、不安,甚至是恐懼,因為大家都很關心自己的健康,還有家中如果還有小朋友的話,那又該怎麼辦呢?

這些關心、這些擔心、這些焦慮,其實都是非常正常的。因為我們都很害怕自己的健康會有危害,可是當我們過度擔心,過度焦慮的時候,便常常在無意當中,影響了關係上面的相處。

還記得(去年)農曆過年的時候,有不少個案跟我說,當他聽到家人要從中國那邊回來的時候,他其實非常的緊張與不安,那時他跟家人講過一些話,但他事後非常後悔,因為當時他跟家人說的是,「那你要不要考慮乾脆留在那裡過年,不要回來呢?」

他事後想到,其實家人聽到他的回應時,其實是非常傷心的,好像有一種被排、被厭惡的感覺,他事後也覺得這樣的表達方式與內容非常不妥,後來與家人埋下了小小的裂縫,他們的關係也陷入一小段時間的冷戰。雖然我們都很在意肺炎疫情,也很在乎身邊的家人朋友們,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平安,但我們不只要健康平安,也要留意關係上的相處。

所謂的「停看聽」意思是:
關注新聞都是很正常的,也是很合理的,可是我們要停止過度關注。

為什麼呢?當我們看越多負面新聞,好比今天有多少確診案例?有哪些地方可能有點風險?那我們就會開始東怕西怕,變得越來越焦慮、越來越緊張,甚至在與家人相處互動的時候,也會因為一點小小的風吹草動起了小爭執。比如說,為什麼你回家沒有洗手?其實家人可能只是動作慢了一點,然後就被訓了一頓。如果是你,相信也會覺得不好受。

「看」跟「聽」的部分其實是一樣的東西,其實我們要看懂的是對方在意的部分,以及聽懂對方的弦外之音。例如當我們從外面回來的時候,或者是有旅遊的經驗,那我們在與家人朋友見面的時候,就記得要戴口罩,或者是勤洗手。其實並不需要到別人面露難色時,我們才知道自己已經帶給別人關於健康與罹病的壓力。

延伸剛剛所說,我們在親近的關係當中常常有一個問題,也就是熟稔易生侮慢。

我們對待家人與朋友的時候,態度常常不一樣。在對待家人的時候,我們常有話直說,心中的想法經常沒經過修飾,就直接講出來;可是在面對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同學時,我們態度都會比較客氣,然後講話也會經過包裝,我相信大家都不希望被無理的態度對待。所以我們要留意這個部分。

另外,其實我們在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溝通時,要能換位思考與將心比心。雖然我們都很在意肺炎疫情,但我們會不會就在講話時不小心傷害了對方的心?我們可以去想,換作是我,我比較希望怎麼樣的回應、提醒與關心?才不會在無意之中,關係產生裂縫,而在疫情之後關係就回不去了。

►延伸閱讀:「哈哈哈,我好想死 ... 」的背後:微笑憂鬱
►相關書籍:寶瓶文化《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洪培芸 著

寶瓶文化-微笑憂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