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由五篇短篇小說,加上一篇虛構的後記組成,整個故事結構,描述2047年,台海爆發戰爭,在過了20年後的2067年,有一位學者重新整理了戰時的故事,集結採訪的內容,發表成書。
成功防守?死傷慘重?
在全書的設定上,台灣於台海戰爭中成功防守,但是犧牲了極大代價。
小說中的五篇故事串聯一線,訴說不被承認的「歷史」。
〈台灣人民解放陣線備忘錄〉——「心向祖國」的台灣人民解放陣線成員的戰爭回憶錄。他們是中國國台辦在台設置的內應,準備與登陸的解放軍應和,輕信了中國的指令以為情勢大好,但最後卻退到了鹿窟山……
〈何日君再來〉——是戰後「投奔自由」自願入籍台灣的前中國解放軍,努力適應在台灣的新生活,同時不斷搜集各種戰時資料,追索一段他參與過卻被噤聲的祕密獵殺任務……
〈私人美術館的最後一日〉——戰後的療養院員工,意外發現院中最被警戒的病人,是台灣人民解放陣線成員的孩童,透過他的畫作與特殊能力,帶她穿梭回到戰時的時空……
〈南方的消息〉——引人入勝的諜報故事,透露兩國祕密情資人員交換開戰消息的第一手告白,因此也得知了極機密、幾乎無法防範的斬首行動……
〈是陰廟,還是英靈殿:鎮安宮的前世今生〉——鎮安宮在戰後設立,祭祀戰歿英靈而成為傳說中最靈驗的廟宇,而設立廟宇的緣由是因為戰爭期間解放軍空降部隊的殘忍殺戮行動,因此要解決此後種種無法解釋的靈異狀況……
遙想未來 落眼現在
朱宥勳說,近未來的描寫,能更接近現實議題的核心,他說:「我也可以寫很遙遠的未來,寫得很爽。但是那和我們沒有關係。這是我選擇2047作為戰爭爆發時間點的原因。」
2049是中共建政一百年,朱宥勳認為,如果真的會有戰爭,大概就會發生在這之前;因此2047這個懸念,顯得特別幽微又具體。
小說當中,諸多事件發生的地點,都與戰爭和軍事記憶有關。比方第一篇〈台灣人民解放陣線備忘錄〉,就講述了與白色恐怖相關的鹿窟事件,也含有朱宥勳實際田野踏查的痕跡。
往後寫一段未來,再往前拉一段歷史,最後摺疊在我們這個地方,希望可以和讀者共鳴與交會。
這是朱宥勳近未來歷史小說的期盼。
台灣處在全球軍事最緊張的地帶之一,但許多人將危機感,當作地震一般日常;文學寫作中,也鮮少出現討論相關議題的作品,假若真的出現,也在處理「過往記憶」,而非「可能」和「眼前的狀況」。
1945後,歷史及族群,乃至人心的文化變化,放到2047年,所有待解的問題,會在那時候得到解決嗎?
朱宥勳用小說,帶讀者走了一遭未發生的「可能」,而關於「你所看見的未來」,又是如何呢?
本文參考自大塊文化《以下證言將被全面否認 【2067年,台海爆發戰爭二十年後,五組人說出他們在戰時的奇特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