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媽媽,但我討厭自己的孩子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我是媽媽,但我討厭自己的孩子

我是媽媽,但我討厭自己的孩子

Photo by Dan Dennis on Unsplash

「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這句話,你敢說出口嗎?

身為一位對嬰孩無感的女性,我曾經擔心自己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不然怎麼會當大家圍繞著寶寶,左一句「好可愛」右一句「看了也想生一個」時,我只能擠得出「好、好小喔」這種毫無意義的評價,甚至不懂其他人怎麼會浮現出也想要有一個自己的寶寶這種念頭,然而,在這個大聲呼籲「母愛是天生的」的社會裡,我根本不敢張揚自己的想法,深怕這樣的異念一旦被眾人聽聞,馬上就被亂石砸死—直到有次與朋友聚會時,我們一群女生聊到生子話題,幾個朋友突然臉色劇變,彼此確認過眼神後發現,原來我們同樣都是無母愛之人,恨不得相擁而泣,像是在戰場上遇到老朋友那般激動。


via GIPHY

不是所有女性都天生內建母愛

老實說,我滿慶幸早早就發現自己天生沒有母愛這件事,成為母親後就如同推倒骨牌,一旦有了小孩,妳就只能頭也不回的向前跑,被金錢追著,被青春追著,被他人的碎嘴追著,連想要稍微有喘息的時間都會被說「只是帶個小孩而已有這麼累嗎?」

在這樣內憂外患的夾擊下,原先就對小孩無感的我難保不會失去理智,就像四絃的小說《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中的大嫂一樣。

故事中因為小嬸生了男嬰,而在婆家備受寵愛,重男輕女的婆婆因此對連生兩胎女嬰的大嫂更加冷落,甚至把全部的愛都放在孫子身上,對她們母女三人不聞不問,這讓大嫂最終忍不住嫉妒發狂,釀成悲劇。然而,生出婆婆心中金孫的小嬸,其實根本就不喜歡小孩,直到失去自己的孩子後,她才出自於補償心態將注意力全部投入於領養的孩子身上,進而變成控制狂,要掌握女兒的一舉一動。

當女孩從小就被教導性是骯髒的,我們要有母性,要純潔無瑕,我們不能主動對性好奇,不能求歡,妳不要多問,女孩子怎麼可以談論這個,時間到了,自然就會結婚生子了,卻鮮少有人告訴我們,當有天誘惑突如其來時,我們應該怎麼辦?

大人們以有無接觸過性為區隔在女孩之間畫出一條界線,性的那頭是一片荒涼抑或一座樂園,從小就被禁止談論性的我們只能從網路,或是同學口中窺知一二,而當誘惑的果實在面前時,跨越心中的「好女孩界線」竟遠比想像中更輕易,伸手拿取的那刻起我便是壞女孩,卻沒有人鄭重地告訴我,淺嚐一口禁果的代價,是要承擔起另一個靈魂的重量。因此女孩半推半就地成為母親,但是育兒並不是等價交換,付出不一定成正比,沒有做好一定的覺悟怎知道生命之脆弱,渴望被愛的母親孕育出得不到愛的孩子,得不到愛的孩子長大成渴望愛的大人,苦苦相逼構成地獄百景圖,但地獄裡豈可以只有女人,那些如鬼魂般失職的父親們,各個也是無形的兇手。

讀到最後,我們會發現所有情節皆環環相扣,悲劇的雪球從一開始就存在,且逐日加大,然而在它向下滾動時曾有數次機會能停住它,卻沒有人注意,任憑它從我們眼前滾過,再眼睜睜地看著它砸碎家庭。

四絃在《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中用他的筆戳破女人天生就有母愛的幻想泡泡,將親子關係拉到最緊繃,讀起來痛苦卻也痛快。

痛苦的是故事裡的女人們各自有各自的煩惱,她們並不是天生就抱持著惡意,而是在許多不得已及不順心的累積下逼迫成魔,加上獨自一人孤單育兒,正好給了心魔滋長的絕佳機會,而那些細小幽微的忽視,影響的不只是母親,孩子們更是都看在眼裡,懷疑自己是母親的絆腳石。

痛快的是這無疑是本警世之作,推薦給重男輕女的長輩們、在育兒之路扮演甩手掌櫃的男人們,以及認為有了小孩後便飛黃騰達的女人們閱讀,在懷孕前仔細想想,自己是否已經有無條件陪伴一個生命的覺悟,無法選擇要不要出生的孩子們是無辜的,把上一代的痛苦與期望強加諸於下一代身上,這樣的惡性循環不僅自私,對彼此而言家庭也只是痛苦的延伸。

「有小孩」是選擇

現代社會逐漸少子化,台灣生育率甚至是全球倒數第一,我想是因為女性越來越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有小孩」已經不再是人生必經過程,而是一種選擇,至於為什麼越來越多女性選擇不生小孩,我想這本書已經描繪出其中一個答案。

►相關書籍:鏡文學《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四絃 著
►延伸閱讀:那些診間裡的女人,是妳是我也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