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於基隆山中的大武崙砲台:要塞、觀光客與黃金傳說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藏於基隆山中的大武崙砲台:要塞、觀光客與黃金傳說

藏於基隆山中的大武崙砲台:要塞、觀光客與黃金傳說

大武崙砲台遺址;來源:交通部觀光局

若槓仔寮砲台的定位是在地人等級的景點,那麼大武崙砲台就是標準的觀光景點。大武崙砲台離要塞司令部較遠,座落在海港西側的外木山區域,附近的大武崙沙灘、外木山濱海風景區都是熱門景點。當然,觀光客往來遊賞的時候,大多都不會知道現在的熱鬧海邊,在淸法戰爭時期曾是血腥戰場吧。

如果選擇遊客較少的路線,從沿海的海興步道出發,走沒幾公尺就會明白為何大家通常從情人湖風景區抵達──因為這能減少鐵腿的風險。不過步道起點的土地公小廟與寫有「千年古道」的巨石,使海興步道增添了歷史風情。據說步道是以前漁民往返基隆市區的要道,現在由當地的海興游泳協會在維護。比對1904年的臺灣堡圖,確實有條通往山頭的小徑,使古道說法更加可信。



(上)大武崙砲台的位置;(下)大武崙砲台藏在山頭裡。(攝影/班與唐)
©蔚藍文化《歷史上的刺蝟島》

海興步道走到底,會先抵達情人湖風景區,再接往登砲台的登山步道。從此區開始,整條步道一直有遊客不間斷地往返,人龍依序隱沒在樹林茂密的大武崙山頭內,直到看見前方出現石垣壁,這才知道砲台就在眼前。

大武崙砲台興建於1900年,比槓仔寮砲台的興建年分早,整座基地環繞山頭而建,因此順著園路繞一圈便能逛完砲台。這邊配備的設施大致與槓仔寮砲台相同,同樣有觀測所、砲座等,但是兩者的設計差異,仍體現出不同的戰略考量,根據二戰末期曾在基隆駐軍的渡邊光治先生回憶,槓仔寮砲台定位屬防禦型砲台,大武崙砲台則屬攻擊型砲台(註1)註1:曾文吉建築師事務所(2003)。《二級古蹟大武崙砲臺調查研究暨考古試掘計劃》,頁41。基隆:基隆市政府。

大武崙砲台的觀測所只有一處,規模比槓仔寮砲台小得多,主要讓軍官在此地指揮戰術用,守備範圍包含大武崙海岸、外木山漁港以及附近的陸路。雖然茂密的芒草遮住觀測所的視線,但撥開就能看見遠方如三炷香的協和發電廠,代表外木山漁港始終在大武崙砲台眼底下嚴謹防備著。


 

大武崙砲台平面圖
從前大武崙一帶是扼守基隆與淡水間水、陸路的交通孔道,砲台位於大武崙山頂,居高臨下,身兼陸防、海防雙重任務。大武崙砲台的遺構多為日治時期所遺留,今已不具軍事用途,卻是基隆地區重要的國定古蹟。(資料來源/基隆市政府,《基隆大武崙砲台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1990;基隆市文化局,《國定古蹟大武崙砲台調查研究補遺計畫》,2013)

順著觀測所的道路走能直達砲座區,現址留有扇形凹槽,是當年用來調整火砲方位用的軌道。另一個大武崙砲台最具特色的設施,就是宛如地下城堡的彈藥庫,下挖設計能避免彈藥直接被敵軍摧毀,藉由周圍的斜坡道,可迅速將彈藥從下方彈藥庫推運到上方的砲座區,即時補充火力。

觀察整座基地的配置,會發現大武崙砲台的作戰區設置在基地外圍,而跟士兵生活有關的兵舍區則在基地內側。現址留有的兵舍建築,是用粗獷的安山岩所砌成的一般兵舍。倒是後方沿山壁而建的掩蔽部以紅磚砌成,看起來比一般兵舍雅緻,根據曾駐軍的長者回憶,基隆空襲頻繁的期間,砲具庫曾臨時作為軍官過夜的地方(註2)註2:同註1。頁26。

砲台顯出基隆溫順之後的另一面,可以看出日本從明治時期以後有意加入世界軍備競賽的決心。然而在1934年之後,沿海固定砲台不再是防禦主力,這些1900年代興建的火砲,陸續轉移到新設的高雄臨時要塞,或者撤離作為預備砲,預吿世界的軍備舞臺,已從火砲、艦隊轉往空中發展(註3)註3:張崑振(2010)。《國家古蹟槓子寮砲臺:日治砲台與火砲彈藥》,基隆市文化資產深度導覽手册第4輯。基隆:基隆市文化局,2010。



(上)地上扇形凹槽為砲盤底座;(下)大砲台下方的彈藥庫。(攝影/鄭錦銘)
©蔚藍文化《歷史上的刺蝟島》

這些明治時期建設的砲台,有的在二戰時期僅有偵測美軍動向的功用,沒有實質戰力,更別提戰後接手的國民政府,作戰上更不需用到這些砲台,於是砲台一個個荒廢,卻生出傳說。

大武崙砲台就曾傳聞藏有日本人留下的黃金,據說眞有人偷掘挖寶。2003年,政府請專業人士拿儀器探測,還請曾駐紮此地的軍官井手一次郎現身說法,答案當然是:沒有黃金(註4)。砲台如今遊人如織,所有關於黃金的傳說早已煙消雲散。註4:華視新聞(2003年3月13日)。〈日人證實,大武崙黃金已運回日本〉。2023年4月2日檢索自https://news.cts.com.tw/cts/general/200303/2003

大家更傾向將砲台想像成廢棄城堡,園區瀰漫孩子玩耍的笑聲,在坑洞跳上跳下。


大武崙山下方的掩蔽空間以紅磚砌成,既堅固,又呈現了幾何排列的美感。(攝影/鄭錦銘)
©蔚藍文化《歷史上的刺蝟島》

本文摘自蔚藍文化《歷史上的刺蝟島:前進全臺十四處戰爭與軍事遺構國定古蹟》,朱宥勳、瀟湘神、熊一蘋、謝宜安、班與唐、何玟珒 著

►延伸閱讀:台灣秘境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
►延伸閱讀:台灣秘境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