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人、與「書」的相遇:讀《過於喧囂的孤獨》
這是一個愛情故事——老打包工漢嘉和他經歷過的情人,他的工作,他的時代,還有他當作廢紙打包的書,以及他的生命。
兩世紀以來,人們因為人口調查與統計學的發展,開始關注「何謂正常人」。本書是一本關於何謂「正常」的文化史,深入研究「正常」這個概念從何而來,以及它如何困擾了我們。藉由質疑「追求正常」的必要性,本書將讓讀者從追求正常的幻想中解脫。
全球通用的十進位算數,根本源自「五根手指」? 人類強烈的從眾行為,可能導致股市嚴重崩跌? 改善全球氣候暖化,必須先違反人性直覺? 生物學角度全新解析《人類大歷史》,讀懂歷史與文明前,先讀懂生物學
無論是不是腐女都要看的——第一本殿堂級BL研究! 十一位日本教授級BL專家!全方位剖析BL的迷人世界。 BL不止「攻・受」!還談民族主義!?討論範圍極廣,緊扣時代脈搏! 從「少年愛」到「BL」的確立,與你細細爬梳「男男戀」的前世今生。
《真正無懼的身心防彈術》作者曾任總統護衛部助理小隊長,協助保護美國總統千金,身為美國特勤局專家,在護衛行動結束前,她教授了這套個人安全計畫讓總統千金能保護自己。
社會規範是管理生活在群體和社會中的人的行為的非正式規則。我們可能認為自己是理性的動物,至少大部分時間如此。我們可能發現自己是習慣的動物。但是我們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深受社會規範驅使,而社會規範有它一套運作邏輯與機制存在。
《秀色可餐?》的作者透過食物與資本主義做結合,題材相當特別,並詳細地描述兩者間如何相互影響,適合想了解食品如何「色」誘消費者,或是想從食品著手,輕鬆閱讀政府如何成為資本主義推手的讀者。
藜麥、酪梨在二十一世紀開始風靡全球,這些半個世紀前乏人問津的食物,一躍成為大眾搶著吃的「超級美食」。的確這些食物有著好的營養價值,符合許多人健康的飲食需求。但這種食物旋風,對原產地帶來諸多不良的影響。
好吃、成熟的柳丁應該要是什麼顏色?相信大家內心第一個答案會是「橘色」,綠色的柳丁就一副沒有熟的樣子。但你知道嗎?其實有些柳丁的品種,即使它成熟了也不會馬上變橘,仍然呈現綠色。不過因為我們對「天然」的想像,使得成熟的柳丁就只能是橘色的。為此,果農、商人可是傷透腦筋,想盡辦法要讓成熟的柳丁變成橘色的。
洪承喜是一位韓國巫女,她在書中介紹韓國薩滿的文化,分享自己從普通人變成巫女的過程,以及揭示巫女的工作內容。她讀女性主義,關心環境議題、勞工議題,她四處交朋友,隨時與世界保持連結,認真生活,好好活用身體每個感官,去發現,去感受,去活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