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怎樣,不當媽?不當媽,會怎樣? | | 開根好 SquareGood
  • 搜尋
  • 關於

是怎樣,不當媽?不當媽,會怎樣?

是怎樣,不當媽?不當媽,會怎樣?

Swaraj TiwariUnsplash拍攝的照片

最初會讀起《不當媽會怎樣?》,以編輯的身分來說,是因為相信女性的生育自主權是現今社會的重要議題;以讀者的身分來看,則是出於一種不知該稱好奇還是關心的情緒。

身為正值育齡、超喜歡小孩的已婚女性,我雖覺得生與不生是個人的自由,但大概有 70-90% 的時間自認是將來會當媽的人;不過,身邊有些朋友已確定不當媽,心裡想知道她們如何做抉擇、怎麼看待生活,也想知道有沒有什麼話題是「大雷」,萬萬不要自以為是白目去踩等等,但出於尊重與禮儀,總覺得不好探問隱私。所以當我聽說有本書要談「沒小孩」這件事,定位是「獻給無子女的女性的人生指引」,要讓年輕女性知道人生有很寬廣的選項,便毫不猶豫地決定一窺究竟。

可是,可是我仍有點疑惑:在我眼中,這些無子女的女性一直是敢於跳脫主流、有主見的人,她們想得那麼清楚,會需要指引嗎?自己的人生自己選擇,不婚不生都沒關係,這難道不是現代人的基本常識嗎?對讀者來說,這本書真的重要嗎?還有一個後來其他人也問了我的問題──為什麼談這件事,還要生出連作者本人都感到不甚理想的「非媽媽」這個詞?沒有生的女生不就是,女生,不過如此?

我的疑惑在閱讀、編輯的過程中漸漸消失了。

本書可算是沒當媽的凱特・考夫曼(Kate Kaufmann)獻給年輕的自己的作品。幾年前,嘗試生育未果的凱特,鼓起勇氣向另一位女性問起了「妳有小孩嗎?」這個尷尬問題(也就是原文書名:Do You Have Kids?),意外地展開一場深談。

無後生活_大塊文化
(圖片來源:katekaufmann.com

凱特注意到,「家庭」向來是文化的主流(書中提到西方基督信仰要人「生養眾多」,無獨有偶,東方華語圈則也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之說)。說起「女性人生規畫」時,沒有孩子的女性往往是相對沉默的。女性從小就被教育,自己有朝一日會成為母親。女孩、年輕女性、新手媽媽總常聽熱心的母親分享媽媽經——但不當媽的女人又過得怎麼樣呢?如果現代女性打算過沒小孩的生活,或者發現自己不能生育,她們心中的疑問該找誰請教、訴說?

後來她想,要是自己年輕的時也像新手媽媽一樣有「學姐」指點迷津、傾聽心事,而不是只被旁人「安慰」、聽著「妳還有親友的小孩/毛小孩」,該有多好。那場海邊漫步的閒談,於是順著沉默底下的疑惑發展成一場場討論會,接下來幾年的時間,凱特訪問了數百位年齡介於 24 至 91 歲間、跨越五個世代的「非媽媽」,請她們分自己的人生故事,一同討論關於事業、家庭、友誼、住所、健康照護、身後事等等的見解,加上自己的經驗,寫成了這本書。

她從女性為什麼會成為「非媽媽」說起。除了自願選擇不生,生理狀況、拚學業、拚事業、沒有合適的對象、離婚喪偶等等,都可能是女性沒有成為母親的原因——看到這邊,我才忽然發現「對吼,我也有可能會當非媽媽」──這才不像以前想的,只是選擇和人生進度的問題。有些狀況是,時間慢慢到了,再多想選也沒得選了……「一旦生了孩子,女性就成為母親。但對大多數沒有孩子的女性來說,沒有孩子這件事,沒有明確的發生時間。」凱特這麼寫道。

我於是也才真正面對了自己拿起這本書的原因——那個 70-90% 以外的 10-30%,我才不是忽然發現自己可能變成非媽媽。其實還未生育的我,擔心過自己有沒有辦法擔起母職的重任,如果我沒辦法成為好媽媽,那是不是不生,不要荼毒小孩比較好?腦袋深處也在想,如果自己「努力」了卻沒有小孩,或沒時間「努力生小孩」,或是我想一想覺得算了不用給「何時要生」這個問題某種實質回應,那可以嗎?(對,明明知道很可以,但焦點轉到自己身上時,我竟然就有這種困惑了。)那我到底會過得怎麼樣?

《不當媽會怎樣?》的前半本,非媽媽們聊了很多沒有孩子做起來比較方便的事,例如衝刺事業,當數位遊牧民族(或單純不斷移動),投身需要大量理想、熱血、時間但錢少少的工作,與人共享住宅打造理念型生活,將自己的金錢與時間奉獻於社會;也談了難以與有孩子的朋友維持關係等困擾──至此為止的精采故事,好像都還在大眾比較常聽聞的範圍。到了後半本,非媽媽學姐開始談非常現實的議題,大概也是凱特得使用「非媽媽」這個詞的一大原因──每個人終究要面對,多數人卻又不太情願面對的:老、病、死。

作者與非媽媽、醫學專家會談的過程中,了解到曾經生育與未曾生育的女性,各自有較易罹患的生殖系統疾病,她談起文獻上常將非媽媽們一併算入「總有一天會生產的婦女」,這樣恐怕是忽略了這群女性的需求與可行的疾病預防方式。婦女病以外還有失智症、身體機能退化等老化相關狀況,不管是書籍或其他資源,往往都是給老年人的家屬看的,那麼沒有成年子女、也沒有其他親友能協助的長輩,又該怎麼辦呢?到了無法自己作決定時,誰來處理醫療安排?走到人生終點,誰來協助料理後續?

大眾所熟悉的,以家庭、血緣為核心概念的配套措施,對於非媽媽(或者非爸爸,或者子女疏離、早逝的長輩),顯然是行不通的。那麼一向獨立自主慣的非媽媽,面對不得不依靠他人的時候該怎麼辦?年已花甲的凱特,不愧是學姐,她實事求是地點出自己面前的「問題」,接著也給了「參考答案」。書中統整了不必養兒也能防老的方案,列舉許許多多該簽署的委任文件、該留意的保險方案、可協助的各種機構與服務。雖然以美國為例,但其中許多服務在台灣也正在起步,相關的網站也逐步中文化了。適時依賴他人一下,相互幫助,無後並不等於孤老。不當媽,其實也不會怎樣啦。(換個角度想,直接仰賴子女就真的沒問題嗎?對子女公平嗎?)

《不當媽會怎樣?》並不是一本把某個人生選擇或價值捧得高於他人的書,而是在故事與資訊間找出了巧妙平衡,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由裡由外去談「不當媽,會怎樣」,把應受注意卻常被忽略的人生經歷傳達給需要知道、想知道的讀者。促進理解與構通,是全書非常重要的目標,甚至連凱特的後記都未收束在感性之語或精神喊話,她花了好長的篇幅,小心翼翼地建議,面對「妳有小孩嗎?」這樣的問題,有孩子、沒孩子的人可以怎樣在尊重彼此、保護自身感受的狀況下對話,又能深入討論議題或輕鬆閒談。

凱特在書中一章最末曾描述一個畫面:親疏不再憑藉著血緣,年輕人可以向所有的長者請益求助,而長者也能得到所有年輕人的關懷支援,所有人相互協助,社區成為龐大的親族。編輯的過程中,雖未見到相同的句子不斷重複,但我反覆在書裡看到這樣願景,相互理解伴隨著恰到好處的依賴與獨立,或許凱特期待的就是這樣一個世界吧!

本文作者為網路與書主編 張雅涵

►延伸閱讀:如果少子化是國安危機,那「懷孕」就不該只是女性的事
►相關書籍:網路與書《不當媽會怎樣?》,凱特・考夫曼 著

網路與書-不當媽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