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canva圖庫
AI 只是標配,思考才是你的武器,取代你的人,是會用 AI 的人!
你現在工作時,已經不能沒有ChatGPT了嗎?
使用AI工作已經是我們的日常,不論是彙整資料、生成圖片,AI都能加速工作效率,大幅縮短我們在資料海中載浮載沉的時間。我們一方面讚嘆AI的進步,另一方面卻也擔心,在AI日漸前進的同時,自己是不是要被取代了?
前陣子有篇推文爆紅,一名網友有感而發:「我希望AI幫我洗衣洗碗,讓我能好好從事藝術與寫作,而不是讓AI來做我的藝術與寫作,讓我有時間洗我的衣服跟碗」,當AI越來越有創造生產力時,許多藝文創作者開始提心吊膽,以後地位是否會不保?關於這個問題,iKala創辦人程世嘉給出一個很好的答案——會取代你的不是AI,而是會使用AI的人。
▌善用生成式AI,工作產能超車
在程世嘉的新書《AI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中提醒,能夠善用生成式AI的人,可能會更能為自己開創機會,因為AI是來輔助你的工具,當你懂得如何善用它,甚至是問對問題,它能夠幫助你處理雜事並給予不同切角,擴大你的才能。
換言之,AI不會取代「整份」工作,但它會解構和取代某些「任務」。
以我身為廣告創意為例,老實說我原先對AI帶有不信任與些微排斥,認為創意這種東西應該是人類獨有,怎麼可以依賴機器!(聽起來超像頑固的長輩發言),但後來我發現是我自己對AI抱著錯誤的認知,它並不是直接幫我完成全部工作,而是能在某些階段時給予協助。
比如前期的發想,一個最快樂又痛苦的階段,當我沒有靈感時,我會找ChatGPT協助,請它丟出一些關鍵字給我延伸發展,當然不是每一個關鍵字都可以用或是合乎要求,但它的確會提出一些我從未想過的視角讓我參考,供我後期發想的更加完善。
因此程世嘉強調:「工作者一定要認知到,生成式AI並非為了精準的工作成果而存在,生成式AI的設計與運作,是為了理解你,跟你有互動,進而給予靈感、想法。」
▌打破慣性,培養成長心態
AI這麼好用,我們當然可以多用,但請別忘了,AI是無時無刻都在超快速學習進化,當AI世界變化快,「自我覺察」更為重要,你要從內為外知道自己是怎麼樣的人。唯有瞭解自己的優缺點,才知道如何發揮潛力、彌補弱點。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有成就的人從不停止閱讀的原因,明明他們已經比其他人走得更前面了,但他們深知自己仍有不足,因此持續透過閱讀學習,從中獲得啟發,也就是常聽到的「活到老學到老」、「終生學習」。
「終生學習」其實跟「成長心態」相互影響,人是慣性動物,我們做出許多的行為與決定,常常都是根據自身過往的經驗出發,如果沒什麼問題,通常我們都會沿用,但這也導致我們忽略其他可能,忽略也許更省事、更便利的辦法。
而有成長心態的人,會對一切事物運作產生好奇,熱愛發問,進而探索新知打破慣性。幸運的是,成長心態是可以培養的,而且不論何時開始都不嫌晚。
▌掌握三步驟,才能跳脫既有框架
程世嘉在書中規劃出學習打破慣性的三步驟,我們可以循序漸進培養成長心態:
第一步驟:自信
自信是一切的根源,唯有相信自己能學好一項專業,才能帶著好奇心繼續往下探索,有了自信不會畏懼犯錯。有些人還沒開始就直接說不會、學不來,這都是沒自信的展現。
第二步驟:自我管理
有了喜愛學習的心是好事,但必須懂收斂與管理,挑兩三個專業聚焦,其餘的當成跨領域嘗試即可,畢竟人不可能掌握所有東西,必須有所選擇並學習妥善管理時間。
- 第三步驟:自學
當完成前兩項步驟後,自然就達成「自學」的目標。有自信就能主動,有自我管理就不會過度發散,導致什麼都學不好。
秉持成長心態,邁向終生學習,你將會發現這個世界意外有趣迷人。
▌批判性思考能力夠強,才能駕馭AI
終生學習同時也在培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對事情的見解能提出自己的觀點,擁有獨立判斷的能力。
培養批判性思考不外乎多聽、多看、多閱讀,與不同類型的人多交流也是一種方式,促使你去思考屬於自己的洞察。與其擔心會被AI取代,不如擁抱人有別於機器的專屬特質,別活得像AI,就不會被AI取代;別把腦袋外包,就不會失去價值。
本文作者為 栗子燒雞